第十六章 证据迷踪
青源县公安局的审讯室里,刘成瘫坐在椅子上,领带松垮地挂在脖子上,眼神空洞地盯着单向玻璃。林砚秋站在监控屏前,看着屏幕里曾经不可一世的政法委书记,想起他昨晚在电话里的嘶吼:“你以为扳倒我就能赢?青河集团背后是……”
“林书记,”专案组组长递来份文件,“这是从刘成办公室搜出的U盘,里面有青河集团的行贿记录,但加密了。”
“试试这个。”林砚秋摸出从周明辉保险柜里找到的加密狗,“当年他们用这套系统贪污扶贫款,我让人逆向破解过。”
屏幕上的数据流开始跳动,行贿名单逐一显现。林砚秋的手指突然顿住——县医院院长的名字赫然在列,转账时间正是苏明薇被投诉的前一天。
“这个畜生!”小陈一拳砸在桌上,“居然买通院长整嫂子!”
“先别急。”林砚秋按住他的肩膀,目光扫过名单上的“王局长”“张科长”,“现在我们需要确凿证据,尤其是青河集团老板的犯罪事实。”
深夜的县医院,苏明薇刚做完手术,摘下口罩时脸色苍白。林砚秋心疼地递过热牛奶:“怎么不告诉我手术到现在?”
“怕你分心。”她笑了笑,眼神忽然严肃,“今天给患者家属解释病情时,听见他们私下说‘别惹苏医生,她老公是纪委的’。”
他握住她的手:“对不起,把你卷进来。”
“说什么呢。”她摸了摸他的脸,“还记得我入党时的誓言吗?‘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现在不过是换了种方式而己。”
凌晨两点,林砚秋在办公室破解青河集团的财务系统,忽然接到李怀林的电话:“林书记!青河集团的仓库起火了!”
赶到现场时,浓烟己窜上夜空。林砚秋带着民兵队冲进火海,在仓库角落发现几个铁箱,里面装满了伪造的拆迁文件和会计凭证。他刚要搬离,屋顶的横梁突然断裂,李怀林一把将他推开——
“老班长!”林砚秋扑向被压住的老人,鲜血从李怀林的额角渗出,染湿了他胸前的“军人监督岗”红袖章。
“文件……”老人费力地指了指铁箱。
“放心,都在。”林砚秋咬着牙拖出铁箱,听见消防车的鸣笛声由远及近。怀里的文件散落出一张纸,是青河集团与某省级领导的合影,拍摄地点赫然是红军洞前。
省纪委连夜召开紧急会议,林砚秋带着铁箱里的证据闯入会场。当那张合影投在屏幕上时,专案组组长的脸色凝重:“这个人,我们己经掌握了他的其他违纪线索,这次正好并案调查。”
“红军洞的扩建方案,省里批了吗?”林砚秋问。
“不仅批了,”组长拍了拍他的肩膀,“中央党史研究院要来实地考察,这是对你们工作的最大肯定。”
清晨的阳光洒在县医院的走廊,林砚秋坐在李怀林的病床前,老人终于醒了:“文件……”
“都交给省里了,您放心。”林砚秋递过削好的苹果,“医生说您要静养,等出院了,我陪您去省城看看孙子。”
“看啥孙子,”李怀林笑了笑,“等我好了,还要去红军洞给游客讲赵班长的故事呢。”
手机震动,苏明薇发来张照片:办公桌上摆着新收到的鲜花,附言:“患者听说你救火受伤,非要送花给‘英雄的妻子’。”
林砚秋望向窗外,远处的红军洞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洞口的五星红旗正在风中飘扬。他知道,这场战斗的胜利不属于他个人,而是属于所有心怀正义的人——那些在火场中冲锋的民兵,那些在医院里坚守的医者,那些在黑暗中依然相信光明的老百姓。
下午的专案通报会上,青河集团老板被正式批捕。林砚秋看着台下鼓掌的干部们,忽然想起党校课堂上那个年轻干部的提问。现在他终于可以更坚定地回答:
“担当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当你站在黑暗中时,愿意成为第一个点燃火把的人,即使灼伤自己,也要照亮他人的路。”
散会后,他摸出手机给苏明薇发消息:“今晚回家吃饭,我下厨。”几乎立刻收到回复:“好,我等着。”
夕阳的余晖洒在政府大楼的玻璃幕墙上,折射出一片温暖的橙光。林砚秋解开领带,露出里面的红军徽章,五角星在余晖中闪耀如初。他知道,县城卷的战斗尚未结束,但只要有这样的光芒在,就永远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