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西十二章 履新挑战
临江市工业走廊的雾霾中,林砚秋的越野车缓缓驶过临江纺织厂。透过车窗,他看见褪色的红色标语“劳动最光荣”挂在斑驳的厂房墙上,与门口堆积的化纤废料形成刺眼对比。厂长苦着脸汇报:“订单锐减60%,工人工资己经拖欠三个月了。”
“带我们去看看生产线。”林砚秋戴上安全帽。
纺织车间里,老旧的织布机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工人们在飞絮中咳嗽着换纱线。他随手摸了把刚下机的布料,粗糙的质感让眉头紧锁——这样的产品,怎么可能在电商时代竞争?
“给我台电脑。”他突然说。
在厂长惊讶的目光中,林砚秋打开设计软件,将手机里的青源县红军洞壁画图案导入,调整分辨率、配色,不到半小时,一款印有抽象红星纹路的布料设计图新鲜出炉。“马上打样,”他对目瞪口呆的设计师说,“明天就上首播。”
当晚,临江市纺织行业首场首播在破旧的厂房里开播。林砚秋亲自上阵,身后是挂满红星布料的衣架:“家人们,这块布叫‘星火’,图案取自八十年前的红军壁画,每一道纹路都藏着故事。”他举起布料对着镜头,“今天下单的朋友,我们送同款红军徽章书签!”
弹幕瞬间刷屏:“支持红色文创!”“这布料做旗袍肯定好看!”三小时内,新推出的“红色系列”卖出23万米,相当于纺织厂过去半年的销量。厂长握着林砚秋的手,声音哽咽:“原来我们缺的不是手艺,是‘脑袋’啊!”
然而,并非所有企业都愿意改变。在临江重工集团的会议室,董事长敲着桌子反对数字化改造:“我们造了三十年起重机,靠的是老师傅的经验,搞什么物联网?万一系统瘫痪了谁负责?”
“我负责。”林砚秋打开平板电脑,展示青源县兵工厂的数字化安防系统,“三个月前,境外黑客攻击我们的工业平台,结果呢?他们连第一道防火墙都没攻破。为什么?因为我们用了红军密码学原理,把数据分成128段加密存储。”
董事长挑眉:“你是说,用当年的密码防现在的黑客?”
“对。”林砚秋摸出李怀林送的民兵肩章,“有些老东西,比新科技更可靠。”
深夜的市政府办公室,林砚秋看着全市工业企业数字化意愿调查表,传统产业老板们的“观望”“成本太高”“没必要”等回复刺得他眼眶生疼。他忽然想起在部队时啃下装甲维修手册的日子——那时觉得难,现在更难,但必须啃下去。
手机震动,小陈发来消息:青河集团残余势力入股的临江互联平台,正在推送‘传统产业无用论’文章,阅读量破百万。
“来得正好。”林砚秋拨通市网安局长电话,“启动‘红色净网’行动,重点监测那些唱衰传统产业的账号。另外,给我联系临江大学,我明天去给学生们上堂课。”
次日,临江大学阶梯教室座无虚席。林砚秋站在讲台上,身后的屏幕播放着青源县老兵用抖音卖蜂蜜、钢铁厂机器人焊接的画面:“同学们,真正的数字经济,不是消灭传统产业,而是让老手艺长出新翅膀。就像这枚徽章——”他举起红军徽章,“八十年前,它代表信仰;八十年后,它依然能点燃年轻人的热情。”
台下爆发出热烈掌声。后排的女生举起手机,镜头里的红军徽章与林砚秋身后的“临江制造2035”标语交相辉映。
下课铃响时,他收到周明薇的消息:青源县的红色农耕首播火了,临江的大学生组团来当‘数字农夫’。你看,星星之火,真的可以燎原。
林砚秋笑了,望向窗外。临江的雾霾似乎淡了些,远处钢铁厂的烟囱不再冒黑烟,而是飘着白色的水蒸气——那是数字化改造后的余热回收系统在工作。
他知道,这场履新挑战才刚刚开始,但只要有年轻人的热情在,有老工匠的坚守在,有红色基因的火种在,临江的传统产业,终将在数字浪潮中重获新生。
因为真正的改革,从来不是推倒重来,而是让每个时代的光芒,都能在新的土壤里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