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暗战永恒
临江塔的观景台上,林砚秋望着夜幕下的城市,手指着红军徽章边缘的齿痕。身后的“红色数据长城”监控屏上,来自北极圈的异常访问记录正在闪烁——那是某国军方的数据中心试图破解临江的廉政区块链。
“他们还在试。”李卫国的声音从身后传来,“用了量子计算模拟,不过每次触达核心层时,都会弹出那段红军密码动画。”
林砚秋笑了,想起技术团队的恶作剧——当境外黑客突破外层防御时,系统会自动播放1934年兵工厂工人制造土枪的黑白影像,配文:同志,这里是信仰防线,无路可通。
手机震动,收到周明薇的加密消息:青河集团残余与境外势力合谋,计划通过红色文创投资渗透。附件里是份策划书,某虚拟偶像组合竟要推出“红军主题”电子单曲,歌词中充斥着对信仰的解构与调侃。
“通知网信办,启动‘红色滤镜’计划。”他摸出钢笔,在台历上画下红星标记,“让青源县的孩子们先听这首歌,然后告诉我们,哪里不对劲。”
48小时后,青源县小学的“红领巾评审团”给出反馈:“红星不该是霓虹色的”“歌词里的‘冲锋’怎么能和‘恋爱’押韵”。林砚秋将孩子们的手写意见扫描成二维码,附在涉事企业的整改通知书上:“真正的红色文创,不是商业噱头,是下一代眼中的光。”
深夜的兵工厂遗址,王工团队正在调试升级版“赤卫密码”。当林砚秋看到系统登录界面时,不禁会心一笑——那是李怀林老人用毛笔书写的“为人民服务”,每个字都由区块链节点构成,点击时会响起不同年代的群众笑声。
“黑客要是能破译这个,除非他们懂中国农民的笔迹。”王工吐掉旱烟,屏幕蓝光映着他眼角的皱纹,“当年俺们在机床厂技改,靠的就是这股子‘土聪明’,现在照样好使。”
某跨国资本试图通过收购临江红色文旅项目渗透意识形态,却在“民间审计团”的交叉核查下原形毕露。赵桂花举着放大镜,逐字核对英文合同:“这里写着‘禁止宣传红色思想’,这不是欺负人吗?”最终,项目被市常委会一票否决,理由简单而有力:青源县的土地,不种歪瓜裂枣。
在联合国反腐败会议上,林砚秋展示了这些暗战案例:“当我们用区块链守护数据,用群众守护信仰,那些试图混淆是非的人就会明白——中国的红色基因,早己融入每个普通人的血脉,不是资本力量就能轻易篡改的。”
返程途中,他收到儿子的画作《爸爸的秘密基地》——画中临江塔的顶端有个发光的红星按钮,旁边写着“按下去,坏人就会消失”。他将画设为手机壁纸,忽然想起在拘留所里的感悟:信仰的终极防御,不是技术壁垒,是下一代无条件的信任。
夜幕深沉,临江塔的红星灯准时亮起。林砚秋知道,只要这盏灯还在,只要青源县的野葱还在生长,只要孩子们还在画着红星,这场暗战就永远不会输。
因为,真正的永恒,存在于生生不息的传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