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肩

第七十二章 数字红墙

加入书架
书名:
铁肩
作者:
萱盈奕
本章字数:
3312
更新时间:
2025-05-03

第七十二章 数字红墙

省发改委的技术实验室里,林砚秋盯着“赤卫1.0”智能监察系统的模拟画面。屏幕上,某虚拟公务员的资金流突然出现异常波动——连续三个月在“茶叶专营店”大额消费,AI自动生成黄色预警,并同步调取其社交软件记录:与某企业主的聊天记录中频繁出现“品鉴会”“老班章”等关键词。

“启动深度分析。”他点击鼠标,系统瞬间关联全省茶叶销售数据,发现该公务员购买的“限量古树茶”实际产量为零——这意味着所谓“消费”极可能是变相受贿。当技术人员露出惊叹表情时,他指着屏幕:“不是AI厉害,是贪腐逻辑太陈旧,连茶叶都成了他们的‘密码本’。”

在全省政务服务系统升级发布会上,林砚秋展示“民心算法”的核心模型:“每个民生项目的满意度,不再是简单的‘满意/不满意’,而是通过区块链记录群众的每一次点击、每一条留言、每一次皱眉。”他调出某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的“情绪图谱”,红色区域集中在“施工噪音扰民”“材料质量差”等节点,“这不是数据,是老百姓的心跳曲线。”

试点城市江州的“红色投行”办公室里,某影视公司负责人摔了策划案:“我们拍抗日神剧怎么了?能赚钱就是社会价值!”林砚秋平静地翻开《社会价值白皮书》评审标准:“根据群众投票,83%的人认为‘抗日神剧是对先烈的消费’。信仰基金不投伤害民心的项目,这是铁律。”最终,该公司被迫修改剧本,加入老战士顾问团队,重新提交的策划案获得91%的群众支持率。

青源县的“红色极客大赛”现场,一群中学生围在“流动党员信仰打卡系统”展台前。初二学生陈小雨演示着小程序:“农民工叔叔在工地扫码,就能看到家乡的党课首播,还能通过VR回村‘参加’组织生活。”林砚秋戴上VR眼镜,瞬间“回到”青源县的虚拟党群服务中心——李怀林老人的AI化身正在讲党课,台下坐着建筑工人、快递小哥等虚拟形象,他们的“信仰值”随着课程进度逐渐增加。

深夜的省域治理中枢,警报突然响起——某贫困县的扶贫资金出现异常跨县流动。林砚秋看着区块链浏览器,资金流向最终锁定在一家注册地为“火星科技”的空壳公司。“启动‘红色追逃’跨境协作。”他拨通东南亚某国反腐部门的视频电话,20分钟后,对方反馈:“资金己冻结,嫌疑人正在抓捕中。”

在全省年轻干部培训会上,他展示这些案例:“有人说数字反腐太冰冷,但我看到的是温度——当农民工能在手机上‘抓住’拖欠工资的老板,当山区孩子能通过数据找到失踪的扶贫款,这就是数字时代的信仰守护。”台下,曾在红安县蹲点的年轻干部举手提问:“如何避免技术成为新的官僚工具?”

“答案在青源县。”他点开手机里的“野葱区块链”,“每个农户都能查看整条产业链的数据,每个消费者都能给农户打分,技术越透明,权力越不敢傲慢。”他举起红军徽章,“当年红军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赢得民心,今天我们用区块链代码书写新的‘注意事项’,本质是一样的——让人民监督,让权力谦卑。”

霜降那天,他再次来到青源县。赵桂花的孙子正在用“信仰打卡系统”记录帮奶奶收野葱的过程:“奶奶说,劳动就是最好的信仰课。”男孩的手机屏幕上,“信仰值”随着野葱入篮的数量实时增加,最终兑换成“红色书店”的购书券。李怀林老人看着这一幕,突然抹了抹眼角:“当年俺们用脚步丈量信仰,现在孩子们用数据播种信仰,真好。”

省府的元旦晚会上,林砚秋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全省128个县的驻点干部寄来的土壤样本,每袋土壤上都标注着“信仰扎根地”。他将这些土壤混合,种在办公室的花盆里,野葱苗破土而出的那天,正好是临江模式升级为省域治理标准的日子。

窗外,“红色数据长城”的LED屏正在播放全省“民心算法”的年度报告:群众参与治理的案件同比上升400%,年轻干部提交的“红色创新方案”超百万份,最热门的关键词是“透明”“参与”“希望”。

他知道,当技术不再是权力的铠甲,而成为民心的桥梁,这场数字与信仰的共振,才真正具备了改变时代的力量。就像青源县的野葱,在区块链的浇灌下,终将长成遮天蔽日的森林,让每一片叶子都沐浴在公平的阳光下。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