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肩

第七十六章 转型

加入书架
书名:
铁肩
作者:
萱盈奕
本章字数:
2632
更新时间:
2025-05-04

第七十六章 转型

铁岭钢铁厂的热轧车间热浪灼人,林砚秋的衬衫被汗水浸透,却坚持站在氢能炼钢设备前记录数据。当监测屏显示碳排放量下降41%时,操作工老陈摘下安全帽:“林省长,这玩意儿真能救老钢厂?”他指着设备上的红星铭牌:“当年你们用‘三老西严’精神炼出争气钢,现在用氢能炼出绿色钢,精神没变,技术升级了。”

在全省钢铁行业转型会议上,某企业主拍着胸脯保证:“我们投了环保设备,碳排放肯定达标!”林砚秋调出区块链碳账户:“你厂的脱硫设备每天只运行4小时,其余时间全靠数据造假。”他滑动屏幕,显示该企业的“信仰值”因欺诈行为暴跌至负数,“绿色转型不是买设备作秀,是用信仰守护子孙的蓝天。”

青源县的“信仰碳汇市场”里,赵桂花盯着手机屏幕惊呼:“俺们村攒的碳积分,能换新的智能灌溉设备?”林砚秋点头:“你们种野葱固碳,相当于在区块链上‘存钱’,这些‘信仰绿金’能换真金白银。”他指着交易大屏,某化工企业用治污换来的碳积分,正兑换成青源县的野葱加工设备采购资格。

在临江钢铁厂的氢能高炉前,他主持“钢铁信仰”启动仪式。当第一炉氢能钢水奔涌而出时,钢花在阳光下折射出红星般的光芒。老工人李怀林(李怀林老人的孙子)举起样品钢块:“爷爷说,当年他们用‘人拉肩扛’炼出钢铁,今天我们用‘氢风铁骨’炼出未来。”钢块上,“信仰不锈”的激光刻字清晰可见。

全省“信仰碳汇交易”峰会上,某跨国企业CEO质疑:“碳排放和信仰挂钩,这是意识形态输出。”林砚秋展示青源县的碳汇账本:“每个农户的固碳量都可追溯,每个企业的减排量都有群众监督。这不是意识形态,是用透明机制解决全球问题。”最终,该企业签署10亿元碳汇采购协议,附加条款是在青源县认养“信仰葱田”。

深夜的省生态环境厅,他盯着“红色碳汇市场”的全球交易数据:来自北欧的碳汇订单增长270%,东南亚国家的“信仰碳汇林”项目陆续落地。当技术人员汇报系统遭受境外黑客攻击时,他冷笑:“试试启动‘延安模式’。”瞬间,碳汇数据分片存储至全省千万台家庭智能设备,黑客攻击如石沉大海。

在大巴山区的光伏基地,林砚秋踩着露水草鞋查看“光伏-野葱”生态系统。晨雾中,光伏板下的野葱沾着露珠,叶片上的传感器正在采集光合作用数据。技术员递来平板电脑:“每块光伏板都是一个区块链节点,既能发电,又能记录信仰值。”他摸了摸板框上的红星标记,那是当地村民自发刻下的符号。

省府的绿色转型年度报告显示:全省钢铁行业碳排放量下降38%,氢能钢产量占全国62%;“信仰碳汇”交易额突破千亿,其中30%收益反哺革命老区;更令人振奋的是,青少年环保志愿者数量三年增长7倍,他们佩戴的“绿色信仰徽章”,正是用回收钢铁制成。

返程途中,他收到儿子的消息:“爸,我们用钢厂的废铁做了‘信仰储能装置’,能把氢能转化为电能储存!”附来的照片里,装置外观设计成红军军号形状,阳光照射下,投射出“绿色信仰”的光影。

车窗外,临江钢铁厂的氢能高炉正在喷薄而出的朝阳中轰鸣,烟囱里冒出的不再是黑烟,而是洁白的水蒸气。林砚秋知道,当绿色技术注入红色信仰,钢铁森林也能开出野葱般的希望之花,而这场信仰与生态的共生革命,终将锻造出最坚韧的未来。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