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七零:少女智斗极品报效国家

第49章 过年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七零:少女智斗极品报效国家
作者:
一吨羊
本章字数:
5726
更新时间:
2025-06-15

日子像村头的小溪般不紧不慢地流淌着,转眼就到了大年二十九。虽然上头三令五申要"破西旧",整个村子都笼罩在浓浓的年味中。天刚蒙蒙亮,此起彼伏的鸡鸣声就唤醒了沉睡的村庄。

郑满仓披着棉袄站在院子里,呵出的白气在晨光中格外明显,他满意地看着自家烟囱里冒出的炊烟——李兰花和两个儿媳妇己经在厨房忙活了大半个时辰了。

村道上,早起的乡亲们互相打着招呼。王会计家的二小子扛着新砍的松树枝往家走,这是要插在门框上讨个吉利;李铁匠拎着两条冻得硬邦邦的鲤鱼,鱼尾巴上还系着红绳;几个半大孩子追着跑,兜里的鞭炮哗啦作响。

郑家厨房里热气腾腾,王丽华挺着肚子在案板前揉面,李兰花蹲在灶前添柴火。大铁锅里滚着金黄的油,大嫂徐香香正把捏好的麻叶一个个下锅,炸得"滋滋"作响。

"老三家的,把蒜臼子拿来!"李兰花起身用围裙擦着手,说道:"再剥头蒜,待会儿拌凉菜用。"

院子里,郑卫民踩着梯子贴春联,郑有为在下面扶着梯子指挥:"左边再高点...哎对,正好!"郑卫国拿着新买的红灯笼,正在门廊下比划着挂哪儿合适。

周淇端着一簸箕刚炒好的瓜子从厢房出来,看见这场景忍不住笑:"二哥,你贴歪了!"她抓了把瓜子塞进郑卫民兜里,"尝尝,我炒的,加了五香粉。"

郑满仓背着手站在石磨旁,指挥着郑有为写春联。红纸铺在八仙桌上,郑有为蘸饱墨汁,手腕一抖写下"东风化雨山山翠"七个大字。郑卫民端着热气腾腾的浆糊盆,用笤帚疙瘩往门框上抹,还不忘回头喊:"老大家的浆糊熬稠点儿!"

周淇裹着新做的蓝布棉袄,站在枣树下看热闹。隔壁王婶家的小孙子正踮着脚贴窗花,对门李会计家的两个闺女在扫院子,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过年的喜气。她正出神,屋里传来李兰花的吆喝:"淇丫头!去瞧瞧你姐他们干啥呢,把对联捎过去!顺便叫他们来吃饭,这两日就别开火了!"

"知道啦!"周淇脆生生应着,接过郑有为刚写好的对联。红纸上的墨迹还没干透,散发着淡淡的松烟香。她小心翼翼地捧着,踩着积雪往姐姐家走去。

远远就看见院门大敞着,厨房的窗户蒙着层白雾,隐约能看见周美丽忙碌的身影。周淇蹑手蹑脚走进去,发现大姐正扎着碎花围裙,在灶台前搅动一锅咕嘟冒泡的浆糊。

"大姐,我给你送对联来啦!"周淇突然出声,吓得周美丽手里的木勺差点掉进锅里。

"这丫头!"周美丽拍着胸口转身,脸上却带着笑,"你姐夫刚还说呢,估摸着你该来了,让我先把浆糊熬上。"她指了指灶台边的陶罐,"看,连贴对联的刷子都备好了。"

正说着,郑卫国拎着个竹筐从里屋出来,筐里堆着炒瓜子、花生糖,还有几颗难得一见的大白兔奶糖。"小妹尝尝,这是托人从县城捎的。"他憨厚地笑着,把竹筐往周淇怀里塞。

周淇把对联往郑卫国手里一塞,剥开糖纸含住奶糖,甜得眼睛都眯了起来:"贴对联的活儿就交给姐夫啦!婶子让你们过去吃饭呢!"她凑到周美丽耳边悄声道:"大嫂炸了麻叶,可香了!"

大年三十的清晨,靠山大队还笼罩在朦胧的晨雾中,此起彼伏的鸡鸣声就唤醒了沉睡的村庄。郑满仓披着一件崭新的的棉袄站在院子里,呼出的白气在寒冷的空气中凝结成霜。他眯着眼望向东方泛起的鱼肚白,心里盘算着今天的活计。

"老头子,赶紧的!"李兰花的声音从厨房传来,"把昨晚泡的糯米捞出来,待会儿蒸年糕用!"

郑满仓应了一声,踩着院子里薄薄的积雪往仓房走去。路过鸡窝时,几只芦花鸡扑棱着翅膀冲出来,在他脚边转悠,等着喂食。

村道上己经热闹起来。会计家的小子扛着一捆新砍的树枝往家走,这是要扎灯笼架;李铁匠拎着两条冻得硬邦邦的鲤鱼,鱼鳃上还穿着红绳;几个半大孩子追着跑,兜里的鞭炮哗啦作响,时不时偷偷摸出一个来,用香头点着了往地上扔,"啪"的一声吓得路过的老黄牛首撂蹶子。

郑家厨房里早就热气腾腾。王丽华挺着大肚子在案板前揉面,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周美丽蹲在灶前添柴火,火光映得她脸颊通红。大铁锅里滚着金黄的油,李兰花正把切好的鸡肉块下锅,炸得"滋滋"作响,香气飘满了整个屋子。

李兰花用围裙擦着手,"丽华,别忙活了,快歇歇。"她转头看了眼窗外,"这年真是热闹啊。"

周淇在村子里转了一圈,回到郑家时,院子里己经忙活开了。屋里传来李兰花的吆喝:"都别忙活了!先吃饭!"

午饭简单却丰盛:一盆酸菜炖粉条,一盘腊肉炒蒜苗,还有刚出锅的白面馒头。一家人围坐在堂屋的桌前,热气模糊了每个人的脸。

"下午得把祖宗牌位请出来。"郑满仓咬了口馒头,含糊地说,"老三,你去仓房把供桌搬出来擦擦。"

郑卫国点点头,转头对周美丽说:"待会儿你帮娘准备供品,我去挑担水。"

午后,整个村子都沉浸在忙碌的喜悦中。郑家堂屋里,李兰花正带着两个儿媳妇摆供桌。擦得锃亮的牌位前摆着五碗供菜:整鸡、方肉、鲤鱼、豆腐和粉条,每样都冒着热气。供桌两侧的红烛己经点燃,烛光摇曳,映照着墙上挂着的祖先画像。

周淇蹲在院子里,跟着郑卫国学剪窗花。红纸在她手里翻飞,不一会儿就剪出了个歪歪扭扭的"福"字。

"不对不对,"郑卫国笑着纠正,"下剪刀时要手腕用力..."他粗糙的大手轻轻覆在周淇的手上,带着她剪了一刀。

这时,村口突然传来喧闹声。原来是生产队的秧歌队开始演出了。穿着彩衣的队员们敲锣打鼓,在晒谷场上扭起了秧歌。几个调皮的孩子跟在后面模仿,逗得大人们哈哈大笑。

傍晚时分,郑家开始准备年夜饭。厨房里蒸汽弥漫,王丽华在擀饺子皮,周美丽在拌馅儿。李兰花守着两口大锅,一锅炖着肘子,一锅蒸着年糕。郑满仓带着三个儿子在堂屋摆桌子,两张八仙桌拼在一起,铺上了洗得发白的桌布。

"淇丫头,"李兰花突然喊道:"去地窖拿坛酸菜上来!"

周淇提着油灯下到阴冷的地窖,借着昏黄的灯光找到了贴着红纸的酸菜坛子。上来时,她听见院子里郑卫民正在放小鞭,"噼啪"的响声在暮色中格外清脆。

天完全黑下来时,年夜饭终于准备好了。堂屋里点着两盏煤油灯,照得满桌菜肴闪闪发光:中间是炖得烂熟的肘子,周围围着炸丸子、红烧鱼、酸菜白肉、蒜泥白肉...足足十二个菜,取个"月月红"的好兆头。

"都坐都坐!"郑满仓端着酒壶,给每个人都满上一盅,说道:"今年是个好年景,老三娶了媳妇,老二家要添丁,老大在部队也立了功..."他说着说着眼眶就红了。

"爹,大过年的说这些干啥!"郑有为赶紧打岔,举起酒杯,说道:"来,咱一起喝一个!"

屋外突然传来震耳欲聋的鞭炮声,紧接着是孩子们的笑闹声。

李兰花端上来热气腾腾的饺子说道:"都趁热吃,里头包了铜钱,看谁有福气!"话音刚落,就听郑有为"哎哟

这笑声混着鞭炮声、祝福声,在靠山大队的夜空下回荡。远处不知谁家放起了烟花,璀璨的光芒照亮了郑家窗户上贴着的剪纸——那是一个大大的"福"字,正端端正正地倒贴在玻璃上,寓意着"福到了"。

夜深了,但守岁的灯火依然明亮。郑满仓坐在堂屋的太师椅上,看着一家人,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李兰花悄悄往每个人枕头下塞了压岁钱,周淇枕头下的红包最厚。院外的雪又开始下了,轻轻覆盖着这个充满年味的山村,仿佛给所有热闹与喜悦盖上了一层柔软的棉被。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