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欧洲,正值盛夏时节。阳光明媚,天空湛蓝,与上海的湿热或重庆的酷暑截然不同,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古老而悠闲的气息。高山乘坐的航班降落在德国慕尼黑机场,开启了他第一次踏上欧洲大陆的旅程。
他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参加在慕尼黑举办的一个顶级计算机系统国际会议,并在会上宣读他与导师、学长们共同完成的关于分布式一致性协议优化的研究论文。这对于一个尚未毕业的本科生来说,无疑是一项极高的荣誉和难得的机遇。
走出机场,高山首先感受到的是与美国硅谷截然不同的氛围。硅谷充满了科技的锐气和创业的躁动,而慕尼黑这座巴伐利亚州的首府,则散发着浓厚的历史底蕴和严谨的工业气息。哥特式的教堂尖顶、巴洛克风格的宫殿建筑与现代化的交通设施交织在一起,形成独特的城市风貌。
高山入住的酒店靠近会议中心。稍作安顿后,他便迫不及待地前往会场注册报到。会场设在慕尼黑工业大学(TUM)的主校区,这所世界顶尖的理工科大学以其严谨的学风和卓越的科研成果而闻名。
会议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顶尖学者、研究人员和工程师。高山在注册处领取了会议资料,看着日程表上密密麻麻的报告和演讲,心中充满了期待。这里汇聚了计算机系统领域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和最智慧的大脑,能够置身其中,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和熏陶。
会议的第一天是Tutorials(教程)和Workshops(研讨会)。高山选择参加了几个与他研究方向相关的活动。在一个关于“下一代存储系统”的教程中,他了解到了最新的非易失性内存技术和存储架构;在一个关于“大规模分布式系统调试与诊断”的研讨会上,他听取了来自谷歌、微软等公司资深工程师分享的实践经验。
这些内容都非常硬核,充满了技术细节和深度思考。高山认真地做着笔记,不时与身边的参会者进行简短的交流。他发现,这里的学术氛围非常浓厚,大家讨论问题首接而深入,对技术的追求纯粹而执着。
晚上,会议组织了欢迎招待会。与硅谷峰会上充满商业气息的社交不同,这里的氛围更加轻松和学术化。大家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端着啤酒或饮料,讨论着白天听到的报告,交流着各自的研究心得。
高山也鼓起勇气,主动与几位学者进行了交流。他向一位来自卡内基梅隆大学(CMU)的教授请教了关于分布式事务处理的一些问题;与一位来自剑桥大学的博士生讨论了他们正在研究的一种新型共识算法。
虽然他的口语还略带生涩,但凭借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清晰的逻辑表达,他还是能够与这些顶尖学者进行有效的沟通。这些交流让他受益匪浅,不仅解答了他的一些疑惑,也激发了他新的思考。
他还遇到了之前邮件联系过的那位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 Zurich)的教授,也就是他所在分会场的Session Chair。
“Ah, Mr. Gao, o finally meet you in person.” 教授热情地与他握手,“I read your paper again. It’s a solid piece of work, especially sidering you are still an undergraduate.” (啊,高先生,很高兴终于见到你本人。我又读了一遍你的论文。这是一项扎实的研究成果,特别是考虑到你还是一名本科生。)
“Thank you, Professor. It’s my honor to be here and present our work.” 高山谦虚地回应。(谢谢您,教授。我很荣幸能在这里展示我们的研究成果。)
教授与他简单聊了几句关于论文的内容,并鼓励他在演讲时放轻松,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会议的第二天和第三天是主会场的论文报告环节。数十篇经过严格评审筛选出来的优秀论文,在不同的分会场进行宣讲。高山认真听取了多场报告,涵盖了操作系统、存储系统、网络通信、系统安全等多个领域。
他惊叹于这些研究的前沿性和创新性。有的论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操作系统内核设计理念,有的论文利用机器学习技术优化了数据中心的网络调度,有的论文则揭示了现有系统中存在的严重安全漏洞。
每一场报告,都像是一次知识的盛宴,让高山大开眼界。他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计算机系统领域依然充满了无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
终于,轮到高山所在的那个分会场了。他的报告被安排在下午。午餐时,高山几乎没什么胃口,心中既紧张又期待。他反复默念着演讲稿,调整着自己的状态。
下午,他提前来到了分会场。会场里己经坐了不少听众,其中不乏一些领域内的大牛学者。高山深吸一口气,走上讲台,将笔记本电脑连接好投影仪。
Session Chair简单介绍了他和论文的题目后,示意他可以开始了。
高山稳了稳心神,目光扫视了一下台下的听众,然后用清晰、自信的声音开始了演讲:“Good afternoon, everyone. My name is Shan Gao, from Shanghai Jiao Tong Uy. Today, I will present our paper titled ‘Optimizing Paxos Protocol for Low-Latency Wide-Area works’…” (大家下午好。我是高山,来自上海交通大学。今天,我将介绍我们的论文,题目是‘针对低延迟广域网优化Paxos协议’…)
他结合着精心准备的PPT,系统地阐述了研究的背景、动机、他们提出的优化方案、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以及结论和未来工作展望。
他的演讲逻辑清晰,重点突出,语速适中。虽然是第一次在如此高规格的国际会议上做报告,但他并没有怯场,反而展现出了超越年龄的沉稳和专业。
在讲解核心算法和实验结果时,他特别注意放慢语速,并辅以清晰的图表和动画,确保听众能够理解。他还分享了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挑战和思考,使得整个报告更加生动和具有启发性。
二十分钟的演讲时间很快就过去了。高山做了总结陈词,并表示感谢。
接下来是提问环节。几位听众举手提问,问题都相当专业和深入。
一位来自微软研究院的研究员问道:“Your optimization seems effective in low-latency WAN enviros, but have you sidered its performander high work jitter or packet loss sarios?” (你的优化在低延迟广域网环境下看起来很有效,但你是否考虑过它在网络抖动或丢包率较高场景下的性能?)
高山思考了一下,回答道:“That’s a great question. In our current experiments, we primarily focused on optimizing for laten relatively stable work ditions. We aowledge that high jitter and packet loss are important factors in real-world WANs. Our future work includes evaluating the protocol’s robustness under more challengiwork ditions and potentially incorporating meisms to handle such sarios more effectively.”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在我们目前的实验中,我们主要关注在相对稳定的网络条件下优化延迟。我们承认高抖动和丢包率是现实世界广域网中的重要因素。我们未来的工作包括评估协议在更具挑战性的网络条件下的鲁棒性,并可能引入机制以更有效地处理这种情况。)
另一位来自欧洲某大学的教授则对他的实验设置提出了一些疑问:“In your parison experiments, how did you ensure a fair parison with the inal Paxos and other variants? Were the implementatioails and system figurations identical?” (在你的对比实验中,你如何确保与原始Paxos及其他变种进行公平比较?实现细节和系统配置是否完全相同?)
高山详细解释了他们的实验平台、参数设置以及为了确保公平性所做的努力,并展示了相关的配置信息。
整个问答环节持续了近十分钟。高山从容不迫,对答如流,展现了他对研究工作的深入理解和扎实的理论功底。他的表现赢得了在场听众的认可和掌声。
报告结束后,几位学者主动上前与高山交流,索要论文的电子版,并探讨进一步合作的可能性。那位ETH的教授也再次向他表示祝贺:“Well done, Shan! A very clear and ving presentation.” (干得好,山!一个非常清晰和有说服力的演讲。)
高山感到无比的激动和自豪。这次成功的报告,不仅是对他个人能力的一次重要肯定,也代表着他和团队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
会议的最后一天是Poster Session(海报展示)和闭幕式。高山也准备了一张海报,在展示区与感兴趣的参会者进行更深入的交流。他又结识了不少来自不同国家和学校的研究人员,拓宽了自己的人脉。
为期三天的学术会议很快就结束了。高山感到收获巨大。他不仅学习到了最前沿的技术知识,锻炼了演讲和交流能力,更重要的是,他感受到了全球顶尖学术圈的氛围,激发了自己对科研更深层次的热情。
会议结束后,高山并没有立刻返回中国。他利用剩下的一周时间,进行了一次短暂的欧洲旅行。他去了风景如画的瑞士,登上了阿尔卑斯山,感受了雪山的壮丽;他去了浪漫之都巴黎,参观了卢浮宫和埃菲尔铁塔,体验了法兰西的艺术与文化;他还去了严谨而充满活力的柏林,感受了德国的历史与现代。
这次旅行,不仅让他放松了身心,更让他开阔了眼界,感受到了不同文化的魅力。他发现,欧洲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科技创新和高等教育方面也同样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里的大学有着浓厚的学术氛围和自由的探索精神,这里的企业则以精湛的工艺和严谨的态度著称。
在旅行途中,他也一首在思考着自己的未来。欧洲的所见所闻,让他对出国深造的想法更加强烈了。他渴望能够在一个更广阔的平台上,接受更系统的训练,接触更多元的思想,为自己未来的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同时,他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巨大的市场潜力,是任何一个有志于创业的人都无法忽视的机遇。如何将国际化的视野和先进的理念,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市场需求相结合,将是他未来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
带着满满的收获和对未来的深入思考,高山结束了他的欧洲之夏旅程,踏上了返回上海的航班。
飞机穿梭于云层之上,高山望着窗外,心中充满了力量。这次欧洲之行,如同一次精神上的洗礼和能量的补充。他不仅在学术上获得了认可,更在思想上得到了升华。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目标,也对未来的挑战充满了信心。
回到上海,等待他的将是大西的毕业季,是“易物坊”和“山巅教育科技”更加关键的发展阶段,也是他人生道路上又一个重要的抉择点。但此刻,他己经做好了准备,迎接新的挑战,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