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人生之那年初中

第32章 落地生根

加入书架
书名:
重启人生之那年初中
作者:
爱吃炒凉薯的蛇
本章字数:
7294
更新时间:
2025-05-25

战略的蓝图己经绘就,但从宏伟的构想到切实的成果,中间隔着的是一条充满挑战的执行之路。对于高山和他领导下的“易物坊”、“山巅教育科技”两支团队来说,战略升级的号角吹响之后,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如何将那些激动人心的设想,一步步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功能、市场行动和用户价值,成为了摆在所有人面前的核心课题。

“易物坊”:三线并进,初见雏形

在“易物坊”内部,三个战略方向的专项小组迅速组建完成,并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校园生态深耕组,在张薇的带领下,首先将目光聚焦在了提升现有用户的活跃度和平台粘性上。他们深知,校园用户的需求是多元且善变的,必须不断推出新的功能和玩法,才能持续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团队首先试点上线了“校园学习小组”功能。这个功能允许用户根据课程、专业或兴趣,自发创建或加入线上学习小组,共享学习资料、讨论疑难问题、相约线下自习。初期,团队选择了几所合作关系紧密的高校进行小范围测试。用户反馈相当积极,许多学生表示,这个功能解决了他们找不到学习伙伴、学习资料分散的痛点。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如何有效管理小组内的信息质量、如何防止广告和无关信息的干扰、如何激励用户持续贡献有价值的内容等。张薇和团队成员密切关注着用户反馈,快速迭代优化功能,并着手制定更完善的社区管理规则。

与此同时,团队也开始探索与校园活动的结合。他们与几所高校的学生会、社团联合会建立了联系,尝试将平台作为校园活动的官方信息发布渠道和报名入口。例如,为迎新晚会提供在线抢票功能,为社团招新提供线上展示和报名平台。这些尝试不仅丰富了平台的内容,也有效地提升了平台在校园内的影响力和用户覆盖面。

服务边界拓展组,由李浩负责,则将重心放在了对新市场的调研和试点上。

针对毕业生市场,团队进行了一系列的用户访谈和问卷调查,深入了解毕业生在离校前后处理闲置物品、租赁房屋、购置生活用品等方面的需求和痛点。基于调研结果,团队开始规划设计一个专门面向毕业生的服务模块,整合二手物品快速处理、合租信息发布、搬家服务对接、特价生活用品团购等功能。李浩计划在下一个毕业季来临前,将这个模块打磨成熟并正式推出。

对于年轻白领市场的探索,则更为谨慎。团队选取了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的部分互联网公司和创意园区,进行小范围的用户推广和需求验证。他们发现,这部分用户虽然对二手交易有一定需求,但对平台的社交属性和社区氛围要求不高,更看重交易的效率和安全性。这与“易物坊”现有的校园社区定位存在一定的差异。李浩决定,暂时不进行大规模的市场推广,而是先聚焦于提升平台在数码、潮牌等年轻白领关注度较高的垂首品类的专业性和服务能力。

为此,团队开始积极寻求与第三方专业机构的合作。他们首先与一家国内知名的数码产品鉴定和估价平台达成了战略合作,为“易物坊”平台上的二手手机、电脑等数码产品交易提供在线鉴定和估价服务。这一举措,极大地提升了用户在平台上交易高价值数码产品的信心,也为平台吸引了更多关注数码产品的用户。

用户价值赋能组,虽然核心负责人选尚未最终确定,但高山己经开始亲自推动一些基础性工作的开展。

他首先着手设计了“易物坊”用户信用体系的底层框架。这个体系将综合考虑用户的注册信息、交易行为、社区互动、评价反馈等多个维度,计算出一个动态的信用分值。信用分值高的用户,将在平台内享有更多的权益,如更快的纠纷处理速度、更高的交易额度、优先参与平台活动等。高山希望通过这套信用体系,鼓励用户在平台内建立信任、规范行为,营造更健康的社区生态。

同时,他也开始思考知识分享和技能变现的可能性。他设想,未来用户可以在“易物坊”上开设自己的“微课堂”,分享乐器弹奏、编程技巧、摄影心得等技能;或者发布“悬赏任务”,寻求其他用户的帮助,比如代取快递、辅导功课、设计海报等。当然,这些功能的实现,需要更复杂的技术支持和更完善的规则设计,高山将其列为了中长期的发展目标。

寻找一位经验丰富的社区运营专家,成为了高山近期的重要任务之一。他通过猎头和人脉,接触了几位候选人,但都感觉未能完全符合他的要求。他理想中的这位负责人,不仅要懂用户运营和社区管理,更要对赋能用户价值、构建社区生态有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

“易物坊”的战略升级,在三个方向上同时起步,虽然挑战重重,但也展现出了蓬勃的生机。各个团队都在摸索中前进,将战略构想一点点转化为具体的行动。

“山巅教育科技”:平台筑基,内容引入,服务深耕

远在重庆的“山巅教育科技”,也在按照“平台+内容+服务”的协同战略,有条不紊地推进着各项工作。

平台层面,“智慧课堂”的基础功能持续优化。周小天带领的AI团队,根据试点学校的反馈,对个性化学习推荐引擎进行了多轮迭代。他们发现,仅仅推荐题目是不够的,还需要结合知识图谱,为学生提供更系统化的知识点讲解和关联性学习建议。团队开始投入力量构建更完善的学科知识图谱,并尝试将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应用于自动答疑和作文批改等场景。

内容层面,与教育出版社和内容提供商的合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公司正式与国内排名前三的一家大型教育出版社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获得了其旗下全学段、全学科数字教材和配套资源的授权。同时,也与多家专注于K12领域的在线教育机构达成合作,引入了他们制作精良的教学视频、动画课件等富媒体资源。

这些优质内容的引入,极大地提升了“智慧课堂”平台的吸引力。许多之前持观望态度的学校和老师,在看到平台丰富的资源库后,纷纷表达了合作意向。内容团队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将这些来自不同渠道、格式各异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分类和标注,方便老师查找和使用?如何确保内容的版权合规和质量可控?这些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资源。

服务层面,李总开始着手组建本地化的客户成功团队。他深知,教育科技产品的推广,不能仅仅依靠销售人员的“一锤子买卖”,更需要持续的客户服务和关系维护。他在重庆、成都等核心市场,招聘了一批既懂教育又懂技术的专业人才,负责为合作学校提供定期的技术支持、教师培训和应用指导。

这些客户成功经理,深入到教学一线,了解老师们在使用平台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收集他们的反馈和建议,并及时反馈给产品和研发团队。他们还组织各种线上线下的教师交流活动,分享优秀的应用案例,帮助老师们更好地利用技术提升教学效果。

这种“重服务”的模式,虽然成本较高,但效果显著。合作学校的满意度和平台使用率都得到了明显提升,也为“山巅”在当地市场建立起了良好的口碑。

“山巅”的战略转型,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涉及到技术、产品、内容、市场、服务等多个环节的协同。李总和周小天,作为公司的两位核心负责人,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也展现出了强大的执行力。

高山的平衡术:聚焦战略,赋能团队

面对两家公司同时进行战略升级的复杂局面,高山的角色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不再像以前那样,事无巨细地介入到具体的业务执行中,而是将更多的精力聚焦在战略方向的把控、核心技术的指导、关键人才的引进以及跨公司资源的协调上。

他每周都会分别与“易物坊”和“山巅”的核心管理层召开战略例会,听取各条业务线的进展汇报,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方向。对于一些重大的决策,如重要的产品发布、大额的市场投入、关键的战略合作等,他会亲自参与讨论并最终拍板。

在技术方面,他依然是两家公司最重要的“定海神针”。无论是“易物坊”的推荐算法、交易架构,还是“山巅”的AI引擎、知识图谱,他都会定期与技术负责人进行深入的探讨,提供关键性的指导意见。他对前沿技术的敏锐嗅觉和深厚积累,常常能为团队带来新的启发。

人才,始终是他关注的重中之重。除了亲自推动“高山未来实验室”的筹建和核心人才的引进,他也非常注重对现有核心团队成员的培养和赋能。他鼓励李浩、张薇、陈默、李总、周小天等人承担起更大的责任,给予他们更多的决策空间和试错机会。他相信,只有团队成长了,公司才能真正强大。

当然,平衡两家公司的发展并非易事。有时,两家公司在资源投入、人才需求甚至市场策略上,也会产生一些潜在的冲突。高山需要站在更高的层面进行协调和取舍,确保整体利益最大化。

个人的生活,依然被工作填满。与李小雨的联系,也只能在深夜的视频通话中短暂进行。他能感受到,距离和时差正在慢慢消磨着彼此的热情,但他暂时也无暇分身去解决这个问题。他只能将这份愧疚和思念埋在心底,期待着未来能够有时间好好补偿。

落地生根,是一个充满挑战但也充满希望的过程。战略的种子己经播下,团队的努力正在浇灌。虽然距离长成参天大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高山己经能看到,在“易物坊”和“山巅”这两片土地上,新的生机正在悄然萌发。

他知道,接下来的路,依然不会平坦。市场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内部的管理会更加复杂,技术的挑战会更加艰巨。但他己经做好了准备,迎接这一切。因为他相信,只要方向正确,步伐坚定,梦想的种子,终将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