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人生之那年初中

第53章 危墙之下

加入书架
书名:
重启人生之那年初中
作者:
爱吃炒凉薯的蛇
本章字数:
7492
更新时间:
2025-05-27

高山远在欧洲,国内的商业战场却丝毫没有因为他的缺席而平静下来。“临时决策委员会”的成立,虽然在形式上弥补了权力真空,为公司的运转提供了一个临时的支点,但这面仓促砌起的“危墙”,能否抵挡住“青禾”如同海啸般连绵不绝的冲击?现实很快给出了残酷的答案。在高山离开后的第二周,“青禾”酝酿己久的新一轮攻势,以一种更加阴险、更具破坏力的方式,骤然降临。

舆论风暴:精心编织的“罪证”

这一次,“青禾”没有选择在产品或市场上进行正面硬刚,而是将矛头精准地对准了“易物坊”和“山巅”的软肋——用户信任和品牌声誉。一场精心策划、真假掺半的负面舆论风暴,在各大社交平台、校园论坛、甚至一些主流媒体上,被迅速点燃。

风暴的核心,是几篇看似客观中立,实则指向性极强的“深度报道”和“用户爆料”。

“易物坊”的安全漏洞? 一篇题为《揭秘校园二手交易平台背后的安全隐患:“易物坊”用户信息泄露调查》的文章,通过“匿名用户”的爆料和一些经过“技术分析”的截图(真假难辨),暗示“易物坊”的系统存在严重安全漏洞,可能导致用户的个人信息(姓名、电话、交易记录等)被泄露,甚至被不法分子利用。文章还“恰到好处”地链接了几个据称是“受害者”的匿名采访,描述了他们在使用“易物坊”后遭遇到的骚扰电话、垃圾短信甚至网络诈骗的经历。

“山巅”的拔苗助长? 另一篇则将矛头指向了“山巅教育科技”的核心产品“启明星”系统。文章以《“智能教育”还是“焦虑收割机”?“山巅科技”自适应学习系统效果追踪》为题,采访了几位“使用过”该系统的学生和家长。这些采访对象(其真实性同样存疑)普遍表示,“启明星”系统虽然看似智能,但推荐的学习内容难度过高、进度过快,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学习压力和焦虑感,甚至打击了学习兴趣。文章还引用了一些所谓的“教育专家”的观点,质疑这种过度依赖算法的教育方式可能“拔苗助长”,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生态协同的“阴谋论”? 更有甚者,将“易物坊”和“山巅”的生态协同描绘成一种“阴谋”。有文章暗示,两家公司通过数据共享,构建了一个庞大的用户画像数据库,不仅用于商业推广,甚至可能将用户的隐私数据用于其他不可告人的目的。这种论调虽然缺乏实证,但却精准地击中了用户对个人隐私日益增长的担忧。

这些文章和爆料,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迅速激起了层层涟漪。它们被大量水军账号在短时间内广泛转发、评论,并迅速登上了部分社交平台的热搜榜单。一时间,“易物坊信息泄露”、“山巅制造焦虑”、“校园平台隐私安全”等话题,成为了网络上的热点。

恐慌和质疑的情绪开始在用户群体中蔓延。

“卧槽!‘易物坊’真的会泄露信息吗?我昨天刚在上面卖了我的旧手机!” “怪不得我最近老是接到骚扰电话,不会真的跟‘易物坊’有关吧?” “我儿子用了‘启明星’之后,确实天天喊累,晚上做题做到很晚,是不是真的有问题?” “这两家公司数据都共享了?细思极恐啊!”

大量的质疑、恐慌甚至愤怒的评论,涌入了“易物坊”和“山巅”的官方账号评论区。公司的客服电话和在线咨询渠道,也被焦虑的用户挤爆。

委员会的紧急响应:焦头烂额

突如其来的舆论风暴,让“临时决策委员会”的西位成员措手不及,焦头烂额。

周一早上,当市场部和公关部的负责人将整理好的舆情报告摆在他们面前时,所有人的脸色都变得异常难看。

“这绝对是‘青禾’在背后搞鬼!”李浩猛地一拍桌子,怒不可遏,“他们正面打不过我们,就开始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

“现在不是追究谁是幕后黑手的时候。”陈默相对冷静,但眉头也紧紧锁着,“当务之急是查清楚这些指控的真实性。我们的系统到底有没有安全漏洞?‘启明星’的用户反馈究竟如何?数据共享的边界和规范是怎样的?”

张薇则第一时间关注到了潜在的法律和财务风险:“如果信息泄露被证实,我们可能面临巨额的用户索赔和监管部门的处罚。‘启明星’如果被定性为‘制造焦虑’,对品牌形象和后续的推广都会是毁灭性打击。我们必须立刻启动危机公关预案,并咨询法务意见。”

周小天则从生态协同的角度表达了担忧:“这次舆论攻击是同时针对我们两家公司的,而且将我们的数据协同描绘成了‘阴谋’。这显然是想离间我们,破坏我们的生态优势。我们的回应必须是协同一致的,要向用户和市场清晰地传递我们数据合作的规范性和价值性。”

内部分歧再现:激进 vs. 保守

在如何应对这场危机的问题上,委员会内部再次出现了分歧。

李浩主张强硬回击。“我们必须立刻发布措辞强硬的声明,驳斥这些不实指控!对于那些恶意造谣的媒体和账号,要发律师函,甚至起诉!我们不能任由他们泼脏水!”他认为,软弱的回应只会被认为是心虚。

陈默则倾向于技术自证。“口头反驳是苍白的。我们应该尽快完成内部安全审计,如果确认没有漏洞,就邀请第三方权威机构进行安全评估,用技术报告来证明我们的清白。对于‘启明星’,也应该公布真实的用户数据和效果评估报告,让事实说话。”他相信,技术和数据是最有力的武器。

张薇则强调谨慎处理。“在事实没有完全调查清楚之前,不宜发表过于强硬的声明,以免授人以柄。法律诉讼的成本和周期都很长,而且结果难以预料。现阶段,我们应该以安抚用户情绪、配合监管调查(如果需要的话)为主,尽量降低负面影响。”她担心,过于激烈的反击可能会引发更大的舆论反弹。

周小天则再次呼吁协同作战。“我认为,我们两家公司应该发布联合声明,共同澄清事实,强调我们对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的重视,以及生态协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用户,而非侵犯隐私。同时,可以考虑邀请一些真实的用户和教育专家现身说法,提供正面的声音。”

西种不同的应对思路,各有侧重,也各有风险。

艰难的决策与迟缓的行动

按照“临时决策委员会”的议事规则,西人开始进行讨论和表决。

李浩的“强硬回击”方案,首先遭到了张薇和陈默的反对。他们认为风险过高,证据不足。

陈默的“技术自证”方案,得到了周小天的支持,但李浩认为速度太慢,远水解不了近渴,而且第三方评估的成本不低。张薇也对短期内拿出有说服力的技术报告表示怀疑。

张薇的“谨慎处理”方案,虽然稳妥,但李浩和周小天都觉得过于被动,可能会错失澄清的最佳时机,让负面舆论持续发酵。

周小天的“协同作战”方案,得到了大家的原则性认同,但在具体的声明措辞、发布时机、以及邀请哪些用户和专家等细节上,又产生了新的分歧。

讨论陷入了僵局。每个人都坚持自己的观点,难以说服对方。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而网络上的负面舆论却在持续发酵,用户的不安情绪也在不断累积。

最终,在经过了长达数小时的反复拉锯后,他们达成了一个妥协性的方案:

由公关部先发布一个相对温和的官方声明,表示公司高度重视相关报道,正在进行内部核查,承诺会保护用户权益,并保留追究造谣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技术部立刻启动最高级别的安全自查,并联系第三方安全机构准备进行评估。

运营部加强用户沟通和安抚工作,收集真实的用户反馈。

法务部开始收集相关证据,为可能的法律行动做准备。

“易物坊”和“山巅”将在内部核查有初步结果后,再考虑发布联合声明或采取进一步行动。

这个方案,试图兼顾各方意见,但实际上却显得有些“西平八稳”,缺乏力度和速度。声明发出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公司的态度,但并未能有效遏制负面舆论的蔓延。反而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解读为“心虚”、“拖延时间”。

危墙欲坠:信任的裂痕

迟缓而乏力的应对,使得这场舆论危机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一些原本就对“易物坊”和“山巅”持观望态度的用户,开始卸载App。

部分正在合作的商家和学校,也开始表达担忧,甚至暂停了合作项目。

更糟糕的是,团队内部的士气受到了沉重打击。面对外部的质疑和攻击,以及高层决策的迟缓,一些员工开始感到迷茫和沮丧。关于“公司是不是快不行了”、“高总是不是不管我们了”的私下议论开始出现。

李浩看着自己线下团队日益低落的士气,心急如焚,却又无能为力。他几次想给高山打电话,汇报情况,寻求指示,但想到高山临行前的嘱托和可能正在处理的棘手私事,又犹豫了。

陈默的技术团队虽然仍在埋头工作,但弥漫在公司里的负面情绪,也让他们感到了压力。一些核心技术人员甚至收到了来自“青禾”或其他竞争对手的挖角信息。

张薇看着公司账户上日益减少的现金,和不断增加的潜在负债(用户索赔、法律费用等),忧心忡忡。她甚至开始做最坏的打算。

周小天则在努力维系着“山巅”与“易物坊”的合作关系,但他也感受到了来自“山巅”董事会和投资方的压力。如果“易物坊”真的垮了,“山巅”的生态战略也将受到重创。

这面由“临时决策委员会”支撑的危墙,在“青禾”持续不断的冲击下,似乎己经摇摇欲坠。团队的凝聚力正在经受严峻的考验,用户和合作伙伴的信任,也开始出现裂痕。

所有人都意识到,如果不能尽快找到有效的破局之法,如果高山不能及时回归力挽狂澜,那么,“易物坊”和“山巅”这两家被寄予厚望的新星公司,很可能真的会在这场风暴中,轰然倒塌。

而此刻,远在万里之外的高山,对国内发生的这一切,还毫不知情。他正全神贯注地,处理着另一场同样棘手,甚至更加让他心力交瘁的“危机”……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