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坐车这两天当中,除了吃饭上厕所就没下过车听着轮胎与石子路持续摩擦声。李强揉了揉酸痛的腰,从硬座上起身叫醒张风走下车。
走出车站,眼前是车水马龙,不仅有常见的自行车和公交车,还有无数红色的出租车和摩托车,甚至有几辆漆黑锃亮的小轿车呼啸而过。街道两旁高楼林立,不少建筑正在施工,脚手架上的工人们像蚂蚁一样忙碌着。
“同志,住店吗?干净便宜!“一个瘦小的男人凑过来,操着浓重口音的普通话。
李强警觉地抱紧旅行包:“不用了,有人接我。“
两人来到附近有家'迎宾旅社',看着还算干净便宜,迎宾旅社是一栋五层的老式楼房,楼道狭窄昏暗,但房间还算整洁。李强要了个最便宜的双人间,一天八块钱。放下行李后,他迫不及待地想出去转转。
走出旅社,他带着张风沿着街道漫无目的地走着,眼睛都不够用了。这里的商店和小摊贩比县城多十倍不止,卖的东西更是五花八门——电子表、录音机、牛仔裤、蛤蟆镜......许多商品他连见都没见过。
路过一家音响店时,震耳欲聋的音乐声让他停下脚步。店里正在播放一首节奏强烈的歌曲,几个年轻人站在门口,随着音乐扭动身体。李强听了一会儿,觉得这音乐虽然奇怪,但莫名地让人兴奋。
这些时尚得玩意带回去,老家那些个小年轻肯定都喜欢。这也是一个新的商机呀!
“同志,要磁带吗?邓丽君的,新到的!“店老板见他俩驻足,主动招呼道。
“我们先看看,老板你不用招呼我们”李强对店老板说道。
转身对张风说“疯子!你觉得我们进些磁带、电子表、蛤蟆镜回去卖怎么样。”
“可以呀!强哥这些东西都是年轻人喜欢的,带回去肯定有人要,”张风听了连忙道。
好咱们先看看再去吃点夜宵,明天去厂家问问看价格。
来到一家小吃摊前,李强停下脚步。摊主正在炒一种金黄色的面条,香气扑鼻。
“同志,来份炒河粉?“摊主问道。
李强点点头,花一块钱买了份炒河粉。两人坐在路边第一口下去,就被那鲜美的味道震惊了——又滑又嫩,带着一种说不出的香味。“这是什么酱?“他好奇地问。
“蚝油啊!两位是外地的吧!用这个炒出来河粉更好吃。“摊主笑着回答。
两人吃完夜宵,也没有继续逛下回道旅馆休息第二天一早,两人来到白马百货批发市场比李强想象的还要大十倍。
这是一栋五层高的大楼,每层都有上百家摊位,每家摊位前都堆满了各式服装、电子便、蛤蟆镜、和一些玩具,顾客和搬运工川流不息。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打包胶带的撕拉声混成一片,震得李强耳膜发疼。
“跟紧我,别走丢了!“李强在人群中大声喊道。
他们从一楼开始逛起。李强像个老练的猎人,在迷宫般的市场中穿行自如。他教张风如何辨别面料好坏、如何区分广州本地货和香港来料加工、如何识别仿冒品......这些都是张风从未接触过的知识。
“看这件衬衫,“李强拿起一件条纹衬衫,“针脚均匀,扣眼锁边整齐,领子挺括,是好货。再看这件,“他又拿起另一件看似相同的衬衫,“线头多,布料薄,一摸就知道是劣等品。“
在一家牛仔裤批发摊位前,张风被各种款式惊呆了——首筒的、喇叭的、紧身的、破洞的......价格也从几元到六十元不等。
“老板,这裤子上为什么有个小皮牌?“张风指着一款特别贵的牛仔裤问道。
“那是商标啊!名牌!“老板用蹩脚的普通话解释,“这是香港来的'萍果'牌,好卖得很!“
李强把张风拉到一边,低声说:“屁的香港货,都是东莞小厂仿的。不过做工确实不错,可以当正品卖。“
“怎么样,开眼界了吧?“李强对张风说道。
张风点点头:“太震撼了......我们县城最大的百货公司还没这里一个摊位大。“
“走吧!先去看看服装,一会再去买蛤蟆镜和磁带。”李强拉着他往前说道。
接下来两人在一个相对偏僻的角落找到了一家自称“厂家首销“的摊位。
“老板,这件风衣怎么批?“李强拿起一件米色风衣问道。
摊主是个精瘦的年轻人,眼睛滴溜溜地转:“老板好眼光!这是最新款,批发价十八块,二十件起拿。“
李强心里一喜——同样的货要比马厂长那便宜一块左右。他仔细检查了风衣的做工,确实不错。“其他款式呢?“
一番讨价还价后,李强以三千元的价格订了一批货,包括风衣、毛衣和裤子,约定明天验货付款。
谈好订单后,又和张风去看了磁带、蛤蟆镜,订六百的货物也是约好明天提货。
回到旅社,他兴奋地算了一笔账——这批货如果按县城的零售价卖,除开成本至少能赚西千元!
第二天一早,李强如约来到摊位。瘦老板热情地接待了他,拿出几个大袋子说是他订的货。李强随机抽查了几件,看起来没什么问题,就付了钱。临走时,老板还塞给他一张名片:“下次要货首接打电话,当天就可以取货我给你最低价!“
李强叫了辆三轮车和张风带着几大包货物登上了回家客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