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5月11日,黎明前,大青山“龙渊”秘密分厂
山洞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只有汽灯燃烧的嘶嘶声和众人粗重的呼吸。陈启元的手因为高烧和紧张而微微颤抖,却异常稳定地将千分尺的测砧卡在那根刚刚完成最终淬火、还带着余温的暗蓝色曲轴上。冰冷的金属触感透过指尖传来,如同握着整个张家口的命运。助手屏住呼吸,举着油灯,昏黄的光线聚焦在千分尺的刻度上。
“轴径…公差正负0.005毫米…” 陈启元的声音干涩沙哑,每一个字都像从喉咙里挤出来。
“表面硬度…洛氏C标尺…58!” 负责硬度测试的工程师声音陡然拔高,带着难以置信的狂喜,“陈总!达到了!超过设计下限了!”
“金相…快!看金相!” 陈启元顾不上身体的虚弱,几乎是扑到简易显微镜前。经过特殊腐蚀处理的金属切片在镜头下呈现出致密、均匀的马氏体组织,那些微小的晶粒排列紧密,几乎看不到代表脆性的网状铁素体——这是渗铬工艺成功的铁证!虽然比不上德国原装货的精良,但强度、韧性、耐磨性都达到了“龙心-II”设计的最低运行要求!
“成了!真的成了!” 压抑的欢呼瞬间点燃了冰冷潮湿的山洞。老师傅们布满老茧的手激动地拍打着冰冷的岩壁,年轻的技术员抱在一起又跳又叫,连日的疲惫和绝望被这一声“成了”彻底驱散。陈启元只觉得眼前一黑,连日紧绷的神经骤然松弛,身体晃了晃,被助手眼疾手快地扶住。他苍白的脸上泛起病态的红晕,嘴角却咧开一个近乎孩子气的笑容,喃喃道:“快…快装回去…点火!立刻点火试验!”
整个“龙渊”基地瞬间从死寂转为沸腾。技术骨干们如同被注入强心针,不顾疲倦,以最快的速度将这台被拆解得七零八落的“龙心-II”验证机组装起来。粗大的柴油输油管被接上,简陋的启动马达嗡嗡作响。所有人的目光都死死盯住那台静静躺在试验台上的钢铁心脏。
“启动!” 陈启元嘶哑地命令。
启动马达发出吃力的嘶鸣,带动曲轴缓缓转动。一圈,两圈…气缸内传来沉闷的压缩声。突然,“噗”的一声轻响,一缕淡淡的黑烟从排气口冒出,紧接着,低沉、有力、节奏分明的轰鸣声猛然响起!
“突突突…突突突突!”
那声音起初有些滞涩,仿佛一个久病初愈的人在努力喘息,但很快,它就变得平稳、强劲、充满澎湃的生命力!粗大的排气管有节奏地喷吐着青烟,整个机体在稳固的基座上轻微而有力地律动着。仪表盘上,油压、水温指针稳稳地指在绿色区域!
“成功了!龙心-II点火成功了!” 巨大的欢呼声几乎要掀翻山洞的顶盖。有人激动地流下热泪,有人用力捶打着胸口,更多的人只是贪婪地听着那象征着力量与希望的轰鸣。陈启元靠着岩壁,剧烈地咳嗽着,脸上却洋溢着前所未有的光彩。这根用战友鲜血换来的合金碎片锻造的曲轴,这根凝聚了无数智慧与汗水的曲轴,终于让“龙心”在绝境中重新跳动!虽然只是验证机,虽然离量产还很远,但这证明了方向是对的,证明了在华夏的土地上,用华夏人的智慧和牺牲,同样能造出驱动钢铁洪流的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