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雪瑶开始适应新居的生活。
房间宽敞明亮,布置得雅致温馨,和她往日所住的杂役房简首天壤之别。
她躺在柔软的床榻上,感受着久违的舒适,心底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激。这样优渥的生活,她从未奢望过。
衣柜里挂着几件新裁的衣裳,料子柔软,颜色素雅。还有几块新料子,也安安静静地躺在一边。
梳妆台上摆放着胭脂水粉,还有那几样赵管家送来的玉佩,其中一块翡翠点翠簪尤其惹眼。
她拿起簪子,对着铜镜比划,镜中映出的女子,眉眼间褪去了疲惫,添了几许闲适,眼底都透着几分明亮。
姜雪瑶看着镜中的自己,脸上挂着笑,这样才像是这个年纪的样子。
只不过,她低下了头,老这样不明不白的在王府里住着,到底不是长久之计。她必须尽快学习一门手艺,可以靠自己来养活自己,才能真正安心。
第二日一早,陈平便奉命前来,说是要带她去见王爷为她寻的师傅。姜雪瑶心中激动又忐忑,这可是她立足的开始。
穿过游廊,出了王府侧门,姜雪瑶跟着陈平走进一条僻静的巷子里。巷口挂着一块小小的不起眼的牌匾,上面写着“济世堂”三字。
推门而入,一股药材特有的清苦气息扑面而来。
“老先生,姜姑娘到了。”陈平对着柜台后一位正在捣药的老者恭敬说道。
那老者抬起头,露出一张饱经风霜的脸庞,眼神却透着精明与洞察。他上下打量着姜雪瑶,目光犀利得仿佛能看透人心。
“这便是京城有名的杏林圣手,人称‘鬼手’的李老先生。李老先生一生醉心医道,不慕名利,寻常人想求他看病都难,更别说拜师学艺,这可是个难得的机会,你可要好好把握了。”陈平轻轻在她耳边说道,语气中带着几分敬畏。
姜雪瑶深吸一口气,心头凛然。到底是学过一点医理的,自然是听说过李老先生的名头,这老头本事大,脾气怪,睿王能请动他来给她当师傅,也真的是用心了。她在心里默默给睿王点了个赞,这次终于没有再敷衍她了。
“你便是姜雪瑶?”李老先生打量着姜雪瑶,目光在她身上停了片刻,随即又低下头继续捣药,语气平淡,听不出喜怒,“王爷说你有些医术基础,倒要看看你有什么本事。”
姜雪瑶心头一凛,知道这是考验。她上前一步,不卑不亢地说道,“回禀李老先生,晚辈只是略懂皮毛,不值一提。还望老先生不吝赐教。”
李老先生哼了一声,指了指桌上几味药材,“辨识这些,说出其性味归经、功效主治。”
姜雪瑶定睛一看,桌上摆着白芍、当归、川芎、熟地等几味常见药材,但又混杂了几味模样相似却药性迥异的,甚至还有几味经过特殊炮制,药性发生细微变化的。
她沉下心来,逐一拿起,指尖轻触,鼻翼微嗅,神色专注。随后,她将每味药材的名称、产地、药性、功效娓娓道来,不仅说得准确无误,甚至还能提及一些细微的炮制方法和配伍禁忌,连那些经过特殊处理的药材,她也能精准地指出其变化。
李老先生手中的药杵停了下来,他终于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难以置信的讶异。
他原本以为这小姑娘不过是寻常的“略懂皮毛”,没想到她对药材的了解竟如此深入,甚至超出了寻常医馆学徒的水平。
“这些,你从何处学来?”李老先生问,语气中带着一丝探究。
姜雪瑶垂下眼帘,规矩回道,“晚辈自幼对医术感兴趣,曾有幸得一游方郎中指点一二,又自行翻阅过一些医书,以前在乡下还经常采一些药草,都是些粗浅的知识。”
李老先生没有深究,只是点了点头,眼中赞许之色渐浓,“嗯,倒是有几分天赋。既然王爷推荐你来,老夫便收下你。不过,学医是苦差事,不是一朝一夕能成的。你若吃不了苦,随时可以离开。”
“晚辈不怕吃苦!”姜雪瑶坚定地回答,眼中闪烁着对医术的渴望与执着。
从那日起,姜雪瑶便每日清晨前往济世堂,跟着李老先生学习医术。
李老先生虽然脾气古怪,但一旦开始教学,便倾囊相授。
他不仅教姜雪瑶辨药识方,还传授她望闻问切的技巧,以及各种病症的诊断与治疗。
他发现姜雪瑶的悟性高得惊人,许多艰涩难懂的医理,他一点就透;许多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的诊脉手法,她很快就能心领神会,甚至能举一反三。
有一次,李老先生随口提及某味药材在特定气候下的药性微变,姜雪瑶立刻便能说出其对应的配伍调整,令李老先生刮目相看。
一有空闲,李老先生甚至会带姜雪瑶去城郊采药,带她认识药材的生长环境和药性变化。
姜雪瑶本身就对医术有着超乎寻常的悟性,再加上有师傅指导,学习起来如鱼得水,一日千里。
除了跟着李老先生在济世堂学习,她还从王府借了一些医书,夜里秉烛夜读,不懂之处第二日再向李老先生请教。
李老先生看在眼里,心中惊叹不己。他也教过不少徒弟,大多都是为了生计才来学习,很少见过如此聪慧勤奋又肯吃苦的人。
“此女,孺子可教也。”李老先生捋了捋胡子,心里不住感慨。他感觉自己这把老骨头,总算找到了一个真正能继承衣钵的人。
这一日,济世堂来了一位病人,面色蜡黄,精神萎靡,自述腹痛难忍,食欲不振。
李老先生正在后院炮制药材,便让姜雪瑶先去问诊。姜雪瑶仔细询问了病人的症状、饮食习惯,又认真诊脉,最后得出结论,“肝气郁结,脾胃虚弱,兼有湿热内蕴。”
她开了一张方子递给病人,“先服三剂,一日一剂,待症状缓解后再来复诊。”
病人接过方子,见是一个面容稚嫩的小姑娘所开,眼中闪过一丝明显的怀疑,迟疑地问道:“小姑娘,你这……可准吗?”
这时李老先生从后院出来,看到姜雪瑶开的方子,拿起仔细看了看。原本严肃的脸上,竟渐渐露出一些赞许,甚至带着一丝惊喜。
“此方甚好,用药精准,方子虽小,却能首达病灶!”李老先生对病人说道,语气斩钉截铁,“老夫行医多年,倒是很少见到如此精准的方子,按此方抓药,定能药到病除!你大可放心服用!”
病人听李老先生也如此说,这才放下心来,连连称谢,态度恭敬了许多。
待病人走后,李老先生看着姜雪瑶,眼中满是欣慰与自豪,“你这丫头,将来前途不可限量。看来,老夫这把老骨头,总算找到个衣钵传人了!”
姜雪瑶心中也很激动,“没想到自己第一次诊治病人,居然得到李老先生如此高的认可,看来我这医术也没白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