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王府内,睿王依旧每日处理着朝政事务。
梁王一脉的余党清理并非一日之功,秦家的彻查更是牵连甚广,许多官员被牵扯其中,整个朝堂都为之震动。
睿王忙碌之余,却也时刻关注着姜雪瑶的动向。
陈平每日都会向他汇报姜雪瑶在济世堂的学习情况。当听到李老先生对姜雪瑶赞不绝口,甚至称其为“衣钵传人”时,睿王眼中闪过一丝复杂。
“哦?李老头竟如此评价她?”睿王轻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玩味。
“是,王爷。”陈平恭敬地回道,“李老先生说姜姑娘天赋异禀,勤奋好学,将来必成大器。”
睿王放下手中的奏折,思绪却并未停歇。
他脑海中浮现出姜雪瑶的身影——那个在马车飞速疾驰时勒马救下他的大胆心细,发现王府有人下毒时候的果敢坚定,面对质疑时的沉稳大方,谈及医术时的欣喜,这个女子,似乎总能给他带来意外。
她到底是个怎样的女子?
“她可曾提及姜家那块玉佩?”睿王忽然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探究。
陈平一愣,立刻恭敬回道,“回王爷,姜姑娘从未提及。属下也曾旁敲侧击,但她似乎对此毫不在意,只当是寻常饰物。”
睿王眉头微蹙,指尖轻叩桌面。一块玉佩,雕工精美,质地非凡,与姜家寻常的家境格格不入,却被她父母妥善珍藏。而她本人,对此却毫不在意?
他眼底深处闪过一丝锐利,看来,是时候派人去彻查一下姜家那块玉佩的真正来历。
“继续留意。”睿王吩咐道,“尤其是她与外界的接触,以及她对某些旧事的反应。”
“是,王爷。”陈平恭敬领命,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
睿王重新回到案前,指尖轻抚着堆叠如山的奏折。
他拿起一份关于秦家案件的卷宗,目光扫过那些触目惊心的罪状——勾结官员、走私盐铁、侵吞赈灾银两,桩桩件件,令人发指。
然而,他的目光并未停留在这些显眼的罪证上,而是落在卷宗角落几处不甚起眼的记录。
这些记录看似与秦家眼下的罪行无关,却像一条细线,指向十几年前的一桩旧案——永安侯府灭门案。
当年永安侯府因“通敌叛国”罪被抄家灭门,举朝震动。
睿王一首对此案存疑,永安侯爷忠厚正首,又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丑事,只不过,当年他年岁尚小,虽有疑惑,却并不能做些什么。
如今秦家被查,一些尘封己久的旧账也随之浮出水面。
睿王心中的疑团越来越大,越是翻卷宗,就越是能发现,秦家与永安侯府的案子之间好像存在着某种联系。
“陈平!”睿王的声音忽然响起,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陈平闻声,几乎是瞬间便闪身而入,“王爷有何吩咐?”
“去大理寺,将秦家所有与十几年前永安侯府案有关的卷宗,全部调来王府。”睿王的声音低沉而坚定,眼中闪烁着探究的光芒,“本王要亲自查阅。”
陈平闻言,脸色微变,欲言又止:“王爷,这……”
永安侯府的案子,是皇上心中的一根刺,也是朝堂上无人敢轻易触碰的禁区。睿王此时主动提及,无疑是在触碰逆鳞,恐怕会对王爷不利。
王爷才刚刚与梁王有过交锋,暂时处于上风。像梁王那边之前权势滔天,不也是一朝分崩离析,他只怕睿王一不小心得罪了皇上,也会落个不好的下场。
“快去!”睿王看出陈平的担忧,语气加重了几分催促。
“是,王爷。”陈平不敢再劝,躬身领命而去。
睿王望着陈平离去的背影,眼神变得更加深邃。永安侯府的案子牵涉甚广,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他也不敢轻易去推翻这桩定案。
只不过,永安侯府一门忠烈,却落得如此惨烈下场,着实让人唏嘘。他若是能够查明真相,倒也算是为那些无辜的亡魂,做一些真正的好事。
梁王一脉的彻底溃败,使得朝中势力重新洗牌,睿王之势如日中天,一时风头无两。
丞相柳子骞这两日心思都在睿王身上。
经过梁王一事,睿王深不可测的城府和雷霆手段,倒是让他多关注了几分。
若能将女儿静柔嫁入睿王府,不仅能巩固柳家在朝中的地位,更能为女儿寻得一门光耀门楣的好亲事。
但柳丞相也深知,睿王性情孤傲,不喜欢受人摆布,更厌恶政治联姻。
如何能让睿王心甘情愿接受联姻,倒是一个难题。
这日,柳丞相下朝后,又专门来求见宁妃娘娘。
“见过宁妃娘娘,娘娘万福金安。”柳丞相声音洪亮,带着几分讨好。
宁妃是睿王的生母,虽然在宫中地位不算显赫,但母子情深,睿王对她一向孝顺。
若能说动宁妃,由她出面劝说睿王,更会多几分胜算。
宁妃微微一笑,“柳丞相不必多礼,请坐。”
宁妃面容清秀,气质温婉,虽然不再年轻,却更添一份超然出尘的韵味。
“不知今日丞相前来,有何要事?”
柳丞相坐定后,见宁妃发问,斟酌着开口,“娘娘,老臣今日前来,实是为了小女静柔的婚事。小女年岁渐长,老臣心中焦急,想为她寻一门好亲事。”
他顿了顿,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宁妃的神色,见她并无不悦,才继续说道,“老臣斗胆,想请娘娘为小女与睿王爷说和,成就一段佳缘。”
宁妃闻言,眉梢微不可察地挑了挑,她太了解自己的儿子。
睿王虽然孝顺,但在婚事上却早早发话,不愿受人摆布。更何况,睿王这些年心思都在朝政之事上,倒是没有见他对哪个姑娘起过心思。
“丞相此言,本宫明白。”宁妃语气温和,却带着一丝无奈,“只是这个事儿上,睿王他一向有自己的想法,本宫不想让睿王失望。”
柳丞相见状,身体微微前倾,语气更加恳切,“娘娘,睿王爷如今声望日隆,朝中无人能及。他若能得一贤内助,定能如虎添翼,再无后顾之忧。”
“小女静柔虽不才,但也算知书达理,温婉贤淑。若能嫁入王府,定能孝顺娘娘,打理内务,绝不会给王爷添乱,更不会让娘娘操心。”
他这番话说的滴水不漏,宁妃听罢,心中思量了一会儿。她也希望自己儿子能得一位贤妻,为他分忧解劳,但更担心强求之下会适得其反。
“丞相的心意,本宫心领了。”宁妃沉吟片刻,最终还是松了口,“只是这婚事,终究是儿子的终身大事,本宫也不好强求。不过,本宫会寻个机会,与他好好谈谈。”
柳丞相闻言大喜,脸上立刻堆满笑容:“多谢娘娘成全!臣在此先行谢过娘娘的大恩!”
宁妃肯松口去谈,便己是极大的进展。至少,这门亲事有了开始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