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召良狠狠瞪了仲钊一眼,“逆子,闭嘴!我还有替陛下问逐流的话呢。”
他听到仲钊喊顾随风为逐流,那就是字了,喊字是表示亲切。
皇上有话要问顾随风,这下子,谁也不敢说别的了。
皇权至上,哪怕是皇上只言片语,你都要认真回答,尊敬的回答。
“请次辅大人问,逐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顾随风极为尊重的站起来听问话。
“坐下吧,无妨。”
等到顾随风坐下,仲召良问:“陛下问话,原话是这样问的:顾随风可有字?呵呵,我回答不知,结果陛下不开心了。如今,我也知道你的字为逐流了,可以给陛下回复了。”
顾随风:“……”
皇上这是吃饱了撑的吧。
天下那么多大事不好好问,问他什么字干嘛?
难不成想要赐字。
对不起
我自己给自己取了。
仲钊哼唧一声,“就这个事儿啊,你问我啊,我知道,干嘛非要这么郑重的问。”
“你个逆子懂什么,这是陛下要知道的事情,我自然要当面问了。陛下想要知道的事,没有大事小事,这是微臣之道,你可要记清楚了。”
“是是是。”仲钊不愿意和自己父亲较真,老顽固!
“这可就问完了?问完了,我可就要和我贤弟把酒言欢了。”
“错,我这里还有一封陛下给逐流的一封信呢,逐流,你得亲自拆开,然后回复给陛下。”
顾随风回答是,心想,这个皇上可真是麻烦啊,有啥不能首接让仲召良问呢。
还特地写了一封信。
他还要恭敬的将信件接过来,如同膜拜一般。
在皇上身边肯定很累吧。
就看仲召良左手躬一下陛下,右手躬一下皇上。
哪怕不在皇上面前,都如此的恭维,遵守礼仪,在皇上面前不得天天三跪九叩么
人活着为啥啊,
别人跪你,你再说爱卿请起,费嘴皮子吗?
他将信件拆开观看。
一愣!
这皇上真是牛批
里面全是问政于顾随风。
第一条:朕有三子,大皇子为庶长子,母妃早亡,朕亲自教养长大,今十二岁了,人品和能力一流。二皇子为皇后所生,朕和皇后谦鲽情深,对二皇子也十分喜爱,只二皇子人品尚可,能力稍差。如今也十二岁了,比大皇子小了仅一个月,两人对比差距很大。五皇子,今年十岁,机灵可爱,乃贵妃所生,朕相当喜欢。你如何看待这三个孩子?
顾随风差点心梗。
皇上啊
你在给我挖坑。
这皇上成婚还挺早,十西岁便成婚了,当年便有了孩子。是一个才人所生大皇子。因为生子,而抬高位份,死后封妃。
所以,现在皇上才二十五岁。
古代,是按照虚岁来算,孩子出生便是一岁,大皇子十二岁,皇上十西岁有了孩子,大皇子一岁,彼此相差十三岁。
二十五岁啊
老兄,你何必这般着急呢
难不成你活不到皇子成年?
再说,这么要命的话题,他会回答吗?
三个皇子是啥样,脾气秉性如何,他又不知道,他吃饱了撑的管你后院那点儿事。
你少生几个不就行了吗
生一颗独苗苗
就没得选了吧,好好培养一颗苗。
顾随风知道必须回复,那就回复吧。
“陛下,您正值青春鼎盛,每一个孩子都是陛下的龙子,为父者,平等的宠爱和教育每一个孩子,为君者,平等对待每一个臣下,足矣!”
很简单,意思就是你特么的,公平公正和谐友善的对待孩子和臣民就足够了。
挑什么挑,等你死了,在脑袋上悬挂一块正大光明匾额,将圣旨放在里面呗,不死就想要皇权,想什么呢。
但他可不能现在说等皇上死了,那可就是大逆不道,诛九族。
他脖子不够硬。
但后面却给皇上讲了个故事,那就是一个富豪,写了遗书,家业给谁都按照遗书来做。
皇上不是傻子就知道怎么回事。
这一条,顺利度过。
他在那里写着,别人都未打扰,知道皇上的事儿,就是大事。
也没人过来看,皇上的信,是随便给人看的吗?
第二条:意思是每年花在喜庆节日的开销太大怎么破?
呵呵
皇上这是嫌弃这些没少鸟用的事情花钱多了。
看来,皇上还是实干派的。
只可惜,这些项目,都是既定项目,每年开销不会少,甚至会随着时间稳稳增加。
你一个皇上都没办法的事情
顾随风还真有办法
他回答:与民同乐,才是节日喜庆目的。君臣和乐、君民和乐才行,陛下和大臣一起去民间乐呵乐呵得了。这样,大臣也说不出啥来。
谁若反对,陛下就去谁家过节日,让那个大臣招待,君臣和乐嘛。若是好几个大臣反对,那就轮流去那些大臣家过节日。
皇上说的大白话,顾随风回答的也是大白话。
顾随风的话意思很简单,大臣花几次招待皇上的钱,就不会反对了,多费钱啊。
第三条:后宫己经有皇后、贵妃各一人,妃子两人、嫔两人了,大臣还要朕选秀,多多益善,朕心烦。雨露均沾,太多了,可沾不过来,到时候事情更多。
顾随风心里骂娘。
皇上
做个人
你被我那点事儿问我这个老鳏夫干嘛
你那么多女人,老子一个都没有呢。
顾随风也没想到,皇上居然会和他这个陌生人说这些。
不过,后宫关系前朝。
就当是在问政吧。
顾随风没正面回答,怎么回答,是让皇上纳妃,还是不让纳,都是问题啊。
他又给皇上讲了个故事:听闻海外有个小国,当大臣逼迫君主选妃时候,君主便将那位大臣的寡母选入后宫,如果母亲未守寡,那选寡祖母、寡外祖母都是可以的。总有一个能适合。
本朝又鼓励寡妇再嫁,让母亲、祖母寡居在家,不合适,嫁给皇族,也是无限荣耀吧。
顾随风写着,自己都想笑,这是上一世一本小说中,小皇帝对付大臣催着他多多纳妃的方法。
这计策可以啊。
皇上以身作则,将寡妇纳进宫里,反正就是迎合鼓励寡妇再嫁的政策。
怎么着
光鼓励民间,不鼓励臣子吗
顾随风只是将故事讲了,别的话可不会多说,不管怎么说,他不过是给皇上讲故事了而己。
故事讲完了,顾随风便收笔,墨迹干了后,叠好,交给仲召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