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复职宣誓
临江市人民政府广场上,国歌奏响的那一刻,林砚秋的右手紧紧按在红军徽章上。阳光穿过云层,在他胸前的党徽和身后的国旗上跳跃,形成一片灼热的亮斑。市委书记将烫金的任命书递给他时,低声说:"这次的教训太深刻了,我们都该好好反思。"
"该反思的不是我们,是那些背离人民的人。"林砚秋接过任命书,转身面对广场上的人群——青源县的村民来了,工业记忆展的讲解员来了,甚至还有戴着"数字工匠"徽章的年轻技工。赵桂花举着写有"欢迎回家"的横幅,横幅边缘还沾着野葱汁的绿痕。
"同志们!"他的声音通过扩音器响彻广场,"今天站在这里,我要感谢两个人:第一个,是八十年前在青源县兵工厂里为信仰奋斗的先烈;第二个,是此刻站在我面前的每一位临江百姓。因为你们的坚守,正义才没有迟到。"
人群中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林砚秋打开任命书,取出夹在里面的《亲清政商二十条》草案:"从今天起,临江市政府门口将设立'群众监督哨',每周一到周五,由老党员和普通市民轮流值班。任何企业和个人,都可以在这里首接向我反映问题。"
话音未落,一位中年企业家挤到台前,手里举着个红布包裹:"林市长,这是我去年想送给您的特产,一首没敢拿出来。现在我明白了,真正的政商关系,不该是送礼,是一起把企业做好!"红布打开,里面是两罐包装朴素的临江红茶。
"这茶我收下,但不是作为礼物,是作为监督样本。"林砚秋笑着接过茶罐,"从今天起,所有送给政府工作人员的礼品,都要在监督哨登记备案。如果三个月内没有退还,就视为自动捐赠给青源县的留守儿童。"
广场右侧的电子屏上,实时播放着"红色基金"的支出明细。林砚秋指着屏幕:"每一笔钱的去向,现在都能在手机上查到。我们用区块链技术做了存证,就算是我,也改不了里面的一个数字。"
散会后,李怀林老人拽住他的袖子,往他手里塞了个布包就走。打开一看,是双千层底布鞋,鞋帮上用红线绣着红星和"清白"二字。鞋垫里掉出张纸条,是老人用铅笔写的:"当年俺们用这鞋走长征,现在你用这鞋走民心路。"
深夜的办公室,林砚秋摸着布鞋上的针脚,忽然想起在拘留所里做的那个梦——他梦见青源县的红星灯灭了,百姓们举着野葱和锄头,在黑暗中喊他的名字。现在,他终于可以对着那份《改革备忘录》说:"人民没放弃我们,我们更不能放弃人民。"
窗外,临江塔的LED屏正在测试新标语:权力来自人民,必须服务人民。他摸出红军徽章,放在刚签署的《亲清政商二十条》文件上,徽章的红芒与文件的墨色相互映衬,像极了八十年前的赤卫队员与今天的改革者,隔着历史长河,签下同一个承诺。
这一夜,他办公桌上的台灯亮了很久。而在青源县,赵桂花和村民们围坐在电视前,看着新闻里的林市长,忽然指着屏幕惊呼:"你们看,林市长穿的是不是俺们送的布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