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城的青石板路被春雨洗得发亮,归钟腰间双环佩轻震,与朱凯斜挎的玄铁打狗棒泛起同频微光 —— 棒身上新铸的七彩磁纹吞吐着幽光,正是昆仑磁能核心的余韵。自秘境归来己逾半月,三人衣袂间仍沾着大漠磁砂,却见襄阳武馆门前锦旗招展,少林棍影、武当剑穗、丐帮竹棒交织成林,中原五大门派长老竟携重礼亲至,只为一睹新武学真容。
“阿弥陀佛,归少侠掌下磁流若隐若现,莫非己达‘磁脉入体’之境?” 少林寺达摩院首座玄空大师合十稽首,目光凝在归钟掌心淡青色纹路 —— 那是幼年时母亲以磁砂刻下的护体纹路,此刻正与天地磁流隐隐共鸣。未等归钟答话,朱凯己大笑着踏前半步,玄铁打狗棒在青石板上划出北斗磁阵,棒头所过之处,石缝中竟渗出荧蓝磁砂,如繁星落地:“大师若有雅兴,咱们便以磁流为墨,共绘武学新篇如何?”
王阳明负手立在 “磁武同源” 匾额下,指尖着改良后的磁石算盘 —— 算珠增至二十八枚,颗颗刻着二十八宿星图。忽有弟子捧剑匣而入,匣中 “磁剑穗” 寒芒流转,正是武当山紫霄宫所赠。“好个武当!” 他抚掌而笑,“当年张三丰祖师观磁石有感,创太极磁引术,今日终得薪火相传。” 话音未落,门外又报波斯商队送来磁晶罗盘,匣中锦缎上以朱砂写着 “求购磁武真解”。
三日后,鹿门山巅云雾缭绕,首届 “磁武论剑” 在此开坛。归钟与李鸿鸾并肩立于磁石祭台,双环佩化作赤金冰蓝双色流光,缠绕在李鸿鸾的磁纹剑上。但见她剑尖挑动北斗,归钟掌心按住地脉节点,赤金磁流如岩浆奔涌,冰蓝磁流似清泉淙淙,在两人之间织就三丈高的太极图。更奇的是,磁流所过之处,漫山花草竟随剑势起伏,松涛与磁流共鸣,宛如天地合鸣。
朱凯则率丐帮弟子列成北斗大阵,手中竹棒尽皆嵌着磁石,棍影如银河倒悬,七十二路棒法中融入 “磁引千钧” 之术。但见他竹棒轻点溪涧,竟引动水流逆坡而上,在半空凝成水幕磁镜,映出每个弟子的棍法轨迹。“妙哉!此等武学,当入《武经总要》!” 孙元化挤开人群,手中 “磁石陀螺仪” 滴溜溜旋转,“以这器械测算磁流角度,便是三岁孩童也能领悟‘磁流逆转’的妙处!”
此后三年,襄阳城化作江湖磁武圣地。归钟在武馆后园辟出 “磁脉园”,按昆仑秘境布局埋设七十二块磁晶,每块晶体内都封存着秘境磁流。弟子盘坐其间,可见磁流如游龙在周身运转,初学者竟能三日通小周天。朱凯则率丐帮弟子遍历五岳,绘成《中原磁舆图》,图中以朱砂标注七十二处磁脉节点,持图者在节点处施展武学,竟能借地力使招式威力倍增。
王阳明设立的 “磁武研究院” 更是群英荟萃:徐光启以算学推演出磁流轨迹公式,宋应星改良磁石淬火之法,使兵器能承受十丈磁流冲击;波斯学者扎卡利亚带来《波斯星磁大典》,与中原《周易参同契》相互印证,竟悟出 “磁流分阴阳,合则生,分则死” 的至理。一日,归钟与李鸿鸾在磁脉园演练,双环佩突然与地底磁晶共鸣,半空聚成微型磁能核心,李鸿鸾灵机一动,以剑尖画出六芒星与北斗重叠的阵图,赤金冰蓝磁流竟凝成凤凰形态,振翅间落英缤纷,香气中竟带着昆仑雪与波斯玫瑰的混合气息。
消息传到西域,圣火教残余势力派来使者。归钟在武馆正堂设宴,席间取出完整的磁母碎片,碎片在双环佩光芒中投射出波斯先知琐罗亚斯德与中原武圣姜子牙论道的虚影。“磁母非兵器,乃天地之心。” 归钟将碎片交还使者,“贵教若愿以磁脉滋养众生,襄阳武馆的大门,永远为求道者敞开。” 使者以波斯最高礼节叩首,起身时眼中己有泪光,腰间多了一本《磁脉共生篇》竹简。
十年光阴流转,江湖流传着《磁武真解》的传说。书中记载,归钟与李鸿鸾的 “双佩合璧” 可引动天雷磁暴,朱凯的新打狗棒法能操控三江五湖的磁流,而王阳明的《磁学七卷》更将武学升华为 “天人合一” 的哲学。每至中秋,各地磁武弟子以磁流传讯,千里之外的对话如在耳畔;襄阳武馆的杏黄旗插遍塞北江南,旗角所绣北斗六芒星图案,成了江湖最尊崇的符号。
暮春时节,归钟站在武馆顶楼,望着城外麦苗青青。远处,朱凯正指导少年弟子练习 “磁引雀尾”,竹棒轻点间,竟让蒲公英群逆着风向聚成 “武” 字;王阳明与波斯学者围坐石桌,面前摆着磁石罗盘与航海图,正推演如何以磁流引导船舶穿越风暴。微风拂过,屋檐下的磁石风铃叮咚作响,细听竟是《梅花三弄》与波斯《百鸟朝凤》的合奏曲。
他轻抚双环佩,想起昆仑秘境中九条磁晶巨龙,想起圣火教首领败北时的不甘,更想起母亲临终前的叮嘱:“磁脉如人,需以心养之,不可强扭。” 如今江湖各派仍有纷争,但每逢磁武大会,总能看到少林僧人用磁流为波斯使者疗愈旧伤,武当道士与苗疆蛊师共研磁脉与蛊虫的关联。归钟知道,真正的武学盛世,从来不是某一派的独霸,而是万流归宗的和谐共生。
“归大哥,该给弟子们讲‘磁脉共生’的道理了。” 李鸿鸾的声音传来,她手中磁纹剑鞘上,新刻的 “刚柔并济” 西字与双环佩铭文相映成趣。归钟点头,携她走向演武场,阳光穿过两人相握的手,在地面投出磁流交织的光影,宛如一幅流动的《太极磁脉图》—— 那是武学的真谛,更是天地间最动人的生命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