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基金扩张
九月的阳光为工作室的蒲公英墙镀上金边,林晚晴站在电子屏前,看着全国地图上闪烁的蓝色光点——那是新增的127个“蒲公英驿站”申请。糖糖踮脚指着西藏那曲的光点,辫梢的蒲公英发卡随着动作轻晃:“妈妈,这里的蒲公英会缺氧吗?”
“不会的,”顾承钧笑着递来高原种植方案,“我们和农科院合作改良了耐寒品种,藏族妈妈们己经开始试种了。”他指着屏幕右侧的就业率图表,“单亲妈妈培训的就业率提升至315%,家政公司抢着要我们的学员。”
会议室里,苏雪正在给新手妈妈们做心理疏导,她的肚子己经七个月大,却坚持每周三次公益课。林霜抱着教材匆匆路过,育婴师资格证在胸前晃荡:“晚晴,新疆班的姐妹说想学做电商,能给她们开首播课吗?”
“当然可以,”林晚晴在计划表上写下“云端蒲公英课堂”,“让陈雨桐找律师做跨境资质,我们要让每个妈妈都有机会发光。”
午休时,糖糖拽着林晚晴冲进花园,那里摆着二十个彩绘花盆,每个盆口都刻着不同的地名。“这是给非洲妈妈的礼物!”小女孩指着自己画的长颈鹿蒲公英,“盆底有储水层,她们就不用每天浇水了。”
快递车驶离时,糖糖忽然想起什么,追着车子喊:“别忘了放说明书!要用当地的土哦!”林晚晴望着女儿奔跑的身影,想起顾承钧说的“她天生就是做公益的料”,嘴角不由得扬起笑意。
深夜的办公桌上,放着沈明川的银镯和母亲的笔记本。林晚晴翻开最新的财务报告,重生基金的规模己达1.2亿,其中30%来自匿名捐赠——她知道,那是沈家暗中的补偿。手机震动,陈雨桐发来消息:“沈家老宅拆迁款到了,按你的要求全部注入基金。”
她摸出抽屉里的蒲公英标本,那是糖糖第一天去幼儿园时摘的。标本旁放着沈明川的最后一条短信:“对不起,没能成为你们的风。”此刻,这句话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温柔,像句迟到的告别。
顾承钧的敲门声打破寂静,男人手里捧着个木盒:“瑞士实验室寄来的无絮蒲公英种子,糖糖给它们起名‘小晴天’。”盒子里,乳白色的种子像微型云朵,静静躺在丝绒上。
“明天去看看第一个‘蒲公英驿站’吧,”他轻声说,“武汉的单亲妈妈们把旧仓库改成了绘本馆,孩子们在墙上画满了蒲公英。”
次日清晨,糖糖背着小书包,里面装着给驿站孩子们的贴纸。地铁站的广告屏上,正播放着蒲公英基金的宣传片,画面里不同肤色的妈妈们手捧蒲公英,下方写着“妈妈的翅膀,从来不需要标签”。
武汉的老仓库里,阳光透过天窗洒在旧沙发上,二十多个孩子正围着林霜听故事。“从前有颗蒲公英,它飞到沙漠里......”林霜的声音抑扬顿挫,孩子们的眼睛亮得像星星。糖糖挤进人群,把贴纸分给每个小朋友,忽然有个男孩举起手:“姐姐,你的爸爸呢?”
空气瞬间凝固。林晚晴刚要开口,糖糖却笑着举起银镯:“爸爸变成了风,每天帮我给蒲公英浇水呀!”她掏出小镜子,让阳光透过镯子在墙上投出光斑,“看!这是爸爸的吻。”
孩子们发出惊呼,纷纷举起手接住“爸爸的吻”。林晚晴望向窗外,一棵蒲公英正从砖缝里钻出来,在秋风中轻轻摇曳。她忽然明白,有些失去从来不是终点,而是另一种形式的陪伴——就像沈明川变成了风,而她们,正在替他看遍人间的蒲公英。
手机震动,李太太发来消息:“董事会通过了你的‘全球蒲公英计划’,第一站定在纽约吧。”林晚晴望着远处的长江大桥,车流如织,每辆车都载着不同的故事。而她的故事,正在随着蒲公英的种子,飞向更辽阔的天地。
糖糖跑过来,手里攥着驿站妈妈送的桂花糖:“妈妈,这里的蒲公英有桂花香呢!”小女孩的笑容比阳光更灿烂,“等向晴弟弟出生,我要带他来看会开花的墙!”
秋风掠过,带来阵阵桂花香。林晚晴搂住女儿,看着蒲公英的种子掠过孩子们的发梢,飞向更高的天空。她知道,这阵风会带着她们的故事,吹过山川湖海,吹进每个需要温暖的角落——而她们,永远是风里最坚强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