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绝境转机
隆冬的寒风拍打着病房的玻璃窗,糖糖的咳嗽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刺耳。传统化疗方案对病情的控制愈发微弱,她的手腕瘦得几乎套不进儿童监护仪,却仍惦记着生命课堂里新来的盲童小宇,用沙哑的声音对林晚晴说:“妈妈,我们把故事录成语音盲文吧......”
顾承钧在会议室摔碎了第三支钢笔。跨国医疗团队视频会议的屏幕上,专家们接连摇头:“肿瘤己经产生耐药性,现有的靶向药对病灶无效。”他的目光扫过墙角堆积的医疗文献,突然停在一封来自太空培育中心的邮件——三个月前参与的“太空蒲公英”实验,提取物对免疫细胞的刺激数据异常醒目。
“免疫疗法结合太空植物成分!”他抓起电话打给林晚晴,听筒里却传来女儿剧烈的喘息声。冲进病房时,糖糖正蜷在林晚晴怀里,心电监护仪发出尖锐的警报。医生推着抢救车撞开房门的瞬间,顾承钧将实验报告拍在抢救室门口:“这种新型化合物能激活T细胞,或许能......”
委员会的讨论持续了72小时。林晚晴在走廊来回踱步,鞋底几乎磨穿了地毯。当“紧急临床试验获批”的消息传来时,她跪倒在冰冷的瓷砖上,额头抵着糖糖病房的门板,听着里面女儿教小宇唱《蒲公英之歌》的断断续续的歌声。
首批药剂送达那天,天空飘起了罕见的雪。糖糖的手臂上扎满留置针,却笑着对护士说:“这是我的蒲公英能量管!”药物注入体内的瞬间,她突然指着窗外:“妈妈,雪落下来的样子好像蒲公英绒毛......”话未说完便陷入昏迷,林晚晴死死攥住她逐渐发凉的手,指甲在掌心掐出渗血的月牙。
排异反应来得比预想更凶猛。糖糖全身起满红疹,高烧持续不退,意识时而清醒时而模糊。在半梦半醒间,她仍喃喃念叨着生命课堂的课程安排,还用输液的手在床单上比划着折纸动作。林晚晴和顾承钧轮流守在床边,一个记录女儿的每一次体温波动,一个盯着实验数据的实时变化。
转机出现在第七天凌晨。糖糖的体温突然开始下降,CT影像显示肿瘤边缘出现萎缩迹象。当她再次睁开眼睛时,虚弱地举起手机——屏幕上是生命课堂的孩子们发来的视频,他们戴着自制的蒲公英头饰,齐声喊道:“糖糖老师,我们等你回来上课!”
这个消息迅速传遍基金会。陈雨桐带着程序员在医院走廊搭建临时服务器,将糖糖的治疗进展做成可视化数据墙。全球志愿者自发组织“蒲公英守夜”,不同时区的人们点亮手机灯光,汇成虚拟的星河。有位老奶奶从养老院寄来手织的蒲公英毛毯,附言说:“我织了七十年毛线,这是最珍贵的一条。”
康复科医生开始为糖糖制定复健计划时,她己经能坐在轮椅上继续指导生命课堂的课程设计。她的病房变成了临时工作室,窗台摆满太空蒲公英的培育皿,那些在微重力环境下生长的植物,叶片泛着奇异的金属光泽。“妈妈你看,”她指着显微镜下的细胞图像,“它们和我的身体一样,都在努力活下去。”
窗外的雪不知何时停了,第一缕春日的阳光穿透云层,照在糖糖苍白却带着笑意的脸上。林晚晴摸着女儿新长出的柔软绒毛般的短发,忽然想起二十年前那个抱着蒲公英哭泣的小女孩。此刻监护仪的滴答声里,她知道,这场与死神的博弈中,爱与科技共同创造了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