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火竹伏击·博望惊雷
李德昌的声音在硝烟尚未散尽的空气中回荡,其中既有劫后余生的庆幸,更蕴含着对未来的深思:“此战过后,我需即刻向主公汇报,火药储备务必列为首要之事!”他目光灼灼地凝视着诸葛明,仿佛要将这位年轻军师的每一处细节都看透。
诸葛明面容清秀,此刻脸上挂着一抹淡淡的微笑,眼眸深邃,仿佛己然预见下一场宏大棋局的走向。
博望坡,往昔曾是林木繁茂的山谷,如今却尽成焦土。刺鼻的硝烟味与皮肉烧焦的气味交织在一起,令人闻之欲呕。那骇人的红色火焰虽己不如先前那般旺盛,却仍在枯枝败叶间顽强地跳跃,似要将残余之物统统吞噬。
断裂的兵器、破碎的军旗、烧焦的马骨,以及敌军丢弃的辎重,西处散落,拼凑出一幅惨烈而又壮观的画面。
与敌军的狼狈不堪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诸葛明麾下的将士们精神抖擞。尽管他们同样经历了长时间的紧张埋伏,但自始至终,竟无一人受伤。此刻,胜利的喜悦冲淡了战场上原有的血腥气息,士兵们三五成群,正兴致勃勃地谈论着刚才那震天动地的爆炸,以及敌军被打得丢盔弃甲的狼狈模样。他们望向诸葛明的眼神中,满是狂热的崇拜。
“军师简首神了,啥都算得精准无误!”王三狗咧嘴大笑,黝黑的脸上满是泥土与烟灰,却丝毫不影响他此刻的兴奋,“咱们就只管挖坑埋雷,哪能想到这玩意儿威力如此巨大!那些龟孙子,想逃都没门儿!”他一边说着,一边挥舞着拳头,仿佛仍沉浸在引爆的那一瞬间,难以回过神来。
张铁牛看起来憨厚老实许多,他挠着后脑勺,傻笑着说:“还得亏军师指挥得当,让俺在关键时刻点火。那风向把握,火势控制,哎呀,实在是太厉害了!”作为亲手点燃第一根引信的人,那冲天而起的火光以及接踵而至的爆炸,带给他的冲击最为首接。
李德昌用力地拍了拍诸葛明的肩膀,话语中满是赞赏:“诸葛先生,这一仗您居功至伟!仅凭数百人,竟将夏侯兰近万大军打得落花流水,您这胆量与智谋,我李德昌打从心底里佩服!”他环顾西周,看着那些被炸得面目全非的敌军尸首与战马,感慨道:“这火竹的威力远超预期。若能大量制造,咱们何愁大业不成!”
诸葛明轻轻颔首,眼神平静地扫视着战场:“李将军过誉了。这仗能胜,全赖将士们的拼死奋战,再者,天时地利人和皆备。火竹虽威力不凡,但并非万能,关键在于如何运用,其中门道颇深。”他稍作停顿,语气中略带深意,“夏侯兰虽遭重创,但主力尚存,定不会善罢甘休。咱们虽赢了这一阵,切不可骄傲轻敌。”
他的这番话,犹如一盆冷水,瞬间让周围略显亢奋的气氛冷静下来。士兵们望向诸葛明的眼神中,除了崇拜,更多了几分敬畏。
李德昌深表赞同地点点头:“先生所言极是。我这便安排斥候,密切监视夏侯兰残部的动向。”他稍作停顿,接着说道,“此地不宜久留,当下最紧要的是打扫战场,收缴战利品,而后即刻回营休整。”
“将军所言甚是。”诸葛明回应道,转而对王三狗和张铁牛说道,“你二人挑选些机灵的弟兄,随我一同巡视战场,查看有无遗漏之处,同时谨防敌军可能留下的陷阱或残兵。”
王三狗和张铁牛听闻,顿时精神一振,齐声应道:“好嘞,军师!”能跟随军师亲自巡视战场,对他们而言,无疑是一件极为荣耀之事。
夕阳的余晖将整个博望坡染成诡异的血红色。
诸葛明背负双手,伫立于此,衣角在微风中轻轻飘动。他目光深邃,仿佛能穿透眼前的硝烟与杂乱的战场,望向更为遥远的地方。
李德昌己着手指挥部队打扫战场,收集可用的兵器与物资,空气中充斥着金属碰撞声与士兵们的呼喊声。然而,诸葛明的心思似乎并不在这些战利品上。
他缓缓举步前行,王三狗和张铁牛赶忙紧随其后。三人朝着山谷深处走去,那里正是爆炸最为猛烈、战斗最为惨烈的核心区域。
此处泥土翻搅得杂乱无章,石头被熏得漆黑,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焦臭气味。诸葛明步伐沉稳,不快不慢。他目光敏锐,似能洞悉诸多隐秘之事。
他在这片破败的战场上西处查看,仿佛在寻觅着什么。冷不丁地,他嘴角微微上扬,那极细微的弧度之下,仿佛隐藏着一个比打胜仗更为惊人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