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建筑设计院·项目组办公室**
周志远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俯瞰着脚下这座正在苏醒的城市。晨曦的金光勾勒出他绷紧的下颌线,阴影覆盖住眼底深处那抹挥之不去的凝重。苏氏集团与盛天科技组成的联合考察团,像一台精密而冰冷的机器,在三天内高效率地完成了对“生态科技园”项目的前期资料审核。没有刁难,没有异议,流程顺畅得令人不安。
“周总,”助理林薇抱着一摞刚打印好的文件进来,声音带着熬夜后的沙哑,“苏氏那边对三号地块的桩基设计提出了优化建议,希望将原定的摩擦桩改为部分端承桩,理由是地下岩层结构比勘测报告显示的更有利。”
周志远转过身,接过文件。苏蔓的名字签在建议书的末尾,笔锋凌厉如刀。他快速扫过那些专业的数据分析和成本对比图表,每一项都精准地指向“效率”和“成本优化”,无懈可击。这正是苏蔓可怕的地方。她不再是那个只懂得下药和歇斯底里的女人,她带来的,是裹着糖衣的商业炮弹。
“技术部评估过了吗?”周志远问,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文件上苏蔓的签名。
“李工他们连夜复核了地质补充报告和结构计算书,”林薇推了推眼镜,“从纯技术角度看,建议是合理的,确实能缩短工期大约一周,节省成本约百分之五。但……”她顿了顿,有些犹豫,“李工私下说,改动虽然合理,却把桩基施工的风险点微妙地转移了。如果岩层判断后期出现哪怕微小偏差,或者承压水层有未探明的波动,后续补救的成本和工期延误,可能会远超节省的部分。”
周志远的目光沉了下去。合理,但有隐患。这就是苏蔓的风格。她选择了一个最不容易被质疑的切入点,用无可辩驳的数据和“效率”的名义,在看似完美的合作画卷上,埋下第一颗看不见的钉子。他仿佛能看到苏蔓在电脑屏幕后那抹冰冷的、洞悉一切的笑容——她算准了周志远无法拒绝这份“好意”,尤其是在合作初期。
“回复苏氏,”周志远的声音没有波澜,“技术部认可优化建议的可行性,同意按此方案深化三号地块的桩基施工图。但要求他们在后续的岩芯取样和承压水监测中,提供更详实、实时的数据共享,作为风险共担的依据。” 他必须接下这颗糖衣炮弹,同时竖起盾牌。
“明白。”林薇迅速记录。
“另外,”周志远补充道,眼神锐利,“查一下负责提供那份补充地质报告的勘探公司背景。还有,苏氏团队核心成员,尤其是那个叫赵坤的技术总监,我要他过去五年经手的所有大型项目的资料,特别是那些出现过技术争议或质量问题的。” 他必须知道,苏蔓手里到底握着多少张牌。
---
**周家新居·主卧**
张晓云坐在梳妆台前,手里捏着那个丝绒小盒子,指尖冰凉。小周建己经在小床上睡熟,发出均匀的呼吸声。房间里弥漫着一股若有似无的香气,清冽、幽远,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甜腻,正是从盒子里那瓶苏蔓赠送的所谓“伴手礼”香水中散发出来的。
香水瓶设计极简,透明的玻璃瓶身,没有任何品牌标识,只在瓶底蚀刻着一个极其微小的、类似藤蔓缠绕的抽象符号。张晓云的心跳得很快。五年前的阴影从未真正散去。那个疯狂的女人,会用如此拙劣的方式再次下毒吗?她不敢赌,更不敢让这来历不明的东西留在家里,尤其离孩子这么近。
她小心翼翼地旋开瓶盖,凑近瓶口。那股幽香瞬间变得浓郁,首冲脑门,带着一种奇异的、令人微微眩晕的侵略性。张晓云强忍着不适,用滴管吸取了极其微量的液体,滴在一小片崭新的白色化妆棉上。她将化妆棉仔细封入一个干净的自封袋,又将香水瓶盖好,放回丝绒盒子,再一起装入一个不起眼的购物纸袋。做完这一切,她才感觉后背渗出了一层薄汗。
她拿起手机,找到一个备注为“李姐(检测)”的号码,编辑了一条短信:「李姐,急事。帮我测个东西,成分,特别是异常添加物。非常敏感,保密。我现在送去你实验室后门。」 这位李姐,是她最好的闺蜜李梅大学同窗好友的堂姐,在省城一家权威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担任技术主管,为人极其可靠。当初李梅知道她要来省城,特意牵线搭桥,让她认识了这位专业人士,以备不时之需。
短信几乎是秒回:「好。老地方等你,注意安全。」
夜色是最好的掩护。张晓云换了身深色便装,戴上棒球帽,像出门散步一样,拎着那个不起眼的纸袋,悄然融入小区外的树影里。
---
**生态科技园项目启动酒会·凯悦酒店宴会厅**
灯火辉煌,衣香鬓影。巨大的项目沙盘模型前,周志远作为项目总负责人,正与几位政府领导和投资方代表谈笑风生。他穿着合体的深灰色西装,脸上是恰到好处的自信笑容,应对自如。张晓云身着米白色及膝小礼服,安静地站在他身侧,扮演着完美的贤内助角色,目光却在不经意间扫过全场。
苏蔓和秦浩是酒会的焦点之一。苏蔓一袭酒红色露肩长裙,衬得肤色胜雪,长发挽起,露出修长的脖颈,钻石流苏耳环随着她的动作熠熠生辉。她手持香槟,游刃有余地周旋于宾客之间,笑声清脆,妙语连珠。秦浩则像个忠诚的骑士,始终在她身侧一步之遥,沉稳地应酬着,目光偶尔落在苏蔓身上,带着欣赏,却也有一丝难以言喻的、如同观察精密仪器般的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