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百味淬

第18章 古早味惊涛

加入书架
书名:
人间百味淬
作者:
有钊一日
本章字数:
5774
更新时间:
2025-07-07

古早味惊涛,“峰”雨欲来

佛跳墙那浑厚磅礴的“融”之滋味,仿佛还在舌尖萦绕,将福州三坊七巷的厚重历史与线面作坊的坚韧力量都融为了一体。然而,当车子载着三人返回厦门,驶入熟悉的八市区域时,一种无形的低气压却悄然笼罩了“阿峰古早味”小店。

巷口那口日夜翻滚着沙茶浓汤的老灶台依旧热气腾腾,霸道辛香弥漫,但店门口却比往日冷清了不少。几张塑料凳空着,只有零星两三个老街坊在慢悠悠地吃着面。陈峰爷爷坐在门口的小马扎上,低头卷着水烟,烟雾缭绕中看不清表情。陈峰父亲则沉默地擦拭着己经锃亮无比的铜沙茶酱罐,动作机械。

陈峰脸上的笑容在看到这一幕时,瞬间凝固了一下,但随即又像按下了开关,那副招牌式的、带着海风般爽朗的笑容立刻重新挂上。他跳下车,声音洪亮地招呼:“阿公!阿爸!我回来了!还带了‘贵客’!”

李岸和林珮珊跟着下车,敏锐地察觉到了气氛的异样。空气中除了沙茶的辛香,似乎还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躁和沉闷。

“阿峰仔,”一个常来吃面的老街坊阿伯放下筷子,叹了口气,“对面那家‘潮福楼’,又在搞活动了,买沙茶面送饮料,还搞啥‘网红打卡套餐’,人全涌那边去了。唉,年轻人就爱凑热闹……”

陈峰父亲停下擦拭的动作,闷闷地“嗯”了一声。

陈峰走过去,用力拍了拍父亲的肩膀,咧嘴一笑:“阿爸,莫愁莫愁!‘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阮个子不高,但骨架硬!他搞他的‘网红’,阮守阮的‘古早’!味道在,根就在!”他转身对李岸和林珮珊挤挤眼,“岸行兄,珊妹仔,别站着,坐!尝尝阮家新调的沙茶底,加了点新想法!”

他手脚麻利地给两人煮面,动作依旧利落,但李岸注意到,他舀沙茶酱原酱时,手腕似乎比平时多用了几分力,勺子磕在碗沿的声音也重了些。林珮珊则安静地观察着陈峰爷爷沉默抽烟的侧影,以及陈峰父亲眉宇间化不开的愁绪。

面端上来,依旧是浓稠深褐的汤汁,香气扑鼻。李岸吃了一口,眉头微不可察地蹙了一下。沙茶的味道依旧霸道,但似乎……比之前更咸、更辣了些?那股复合的辛香里,隐隐透出一丝焦躁的火气,少了点之前那份醇厚的“古早”平衡感。

“怎么样?加了点新炒的辣椒粉,更‘带劲’了吧?”陈峰期待地看着李岸,眼神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李岸放下筷子,斟酌着用词:“香气更冲了,辣度也高了。不过……原酱里花生和芝麻的焦香,还有海鲜干货的底味,好像被压下去了一些?”他尽量说得委婉,但职业习惯让他无法忽视细节的变化。

陈峰脸上的笑容僵了僵,随即又扯开:“哎呀,岸行兄,你这‘精密仪器’舌头!阮这是创新!年轻人喜欢刺激嘛!老味道也要‘与时俱进’!”他语气轻松,眼神却飘向门外对面那家灯火通明、人头攒动的新派餐厅“潮福楼”。那里装修时尚,LED屏滚动着的套餐广告,门口排着长队,与“阿峰古早味”的冷清形成刺眼对比。

林珮珊默默吃着面,没评价味道,只是轻声问:“陈峰,对面那家……很火?”

陈峰抓了抓刺猬般的短发,故作轻松地耸耸肩:“火呗!请网红拍视频,搞什么‘ins风沙茶面’,碗碟都换成白的金的,摆盘搞得像西餐,再送点饮料小菜……噱头足嘛!”他嗤笑一声,带着不屑,“味道?哼,沙茶酱是工厂批发的,汤底是料包冲的,海蛎煎用的冷冻货!也就糊弄糊弄不懂行的外地人!‘橡皮筋’鱼丸的翻版!”

他越说声音越高,带着压抑的愤懑:“他们房东要涨租,阮家咬牙扛着。现在又听说……这片老街区可能要‘城市更新’……”他猛地顿住,拿起桌上的烟盒,抖出一根点上,狠狠吸了一口,烟雾模糊了他紧锁的眉头。烟灰缸里,己经堆了好几个烟头。

“‘城市更新’?”林珮珊心头一紧。

“嗯,”陈峰父亲终于开口,声音低沉沙哑,“传了很久了,说政府有规划,这片老房子太旧……可能要拆。”他指了指脚下磨得发亮的石板地,又指了指墙上那张全家福,“这店,这厝(房子),是阮阿公传下来的……快一百年了。”

陈峰爷爷在烟雾里抬起头,浑浊的眼睛望着门外川流不息却不再停留的人群,布满老人斑的手无意识地着膝盖,没说话。那沉默比任何语言都沉重。

育人点如阴云压顶:传统与发展的尖锐矛盾,坚守的代价,商业洪流下“古早味”与“根”的飘摇。

李岸看着陈峰指间明灭的烟头,看着他强撑笑容下眼底的焦虑和疲惫,又看看这间弥漫着岁月烟火气的老店。他想起潮汕老郑工坊里那柄沉默的鱼锤和蒙尘的粿印,想起方教授红泥炉上从容的茶烟。一种相似的、被时代浪潮冲击的无力感,跨越地域,在此刻共鸣。

他放下筷子,没再评价沙茶的味道,而是拿出手机,点开地图APP,手指在屏幕上划拉着,似乎在查找什么。林珮珊则轻声对陈峰说:“别急,总会有办法的。‘好物沉归底’,老店的价值,不止在味道。”

陈峰掐灭烟头,用力搓了把脸,又换上那副“天塌下来当被盖”的表情:“安啦安啦!‘船到桥头自然首’!大不了……‘重头再来’!”他站起身,“走,带恁去吃碗甜的,换换心情!‘苦尽甘来’嘛!”

他带着两人来到巷子深处一家专卖传统甜汤的小铺。铺子极小,只摆了两张桌子。老板是个笑眯眯的阿婆。陈峰点了三碗花生汤和一份芋泥。

花生汤端上来,朴素的白瓷碗,汤色乳白,里面是煮得极其软烂、几乎化在汤里的花生仁,上面飘着几粒煮开的红枣。香气是纯粹的、温暖的、带着土地气息的花生香。

芋泥则是深紫色的,盛在小碟里,细腻如脂,油光润泽,散发着芋头特有的粉糯甜香和猪油的醇香,上面撒着几粒炒香的白芝麻。

“来,珊妹仔,岸行兄,试试!‘苦’后吃点‘甜’,补补元气!”陈峰自己先舀了一大勺芋泥送进嘴里,满足地眯起眼,“嗯!还是阿婆的手艺正!几十年不变的味道!”

李岸舀起一勺花生汤。入口温润、绵密、清甜。花生的香气被彻底释放,融入汤中,带着一种质朴的安抚力量。芋泥更是香甜粉糯,入口即化,猪油的香润恰到好处地衬托了芋头的本味,甜而不腻,暖人心脾。这简单纯粹的甜味,像一剂温柔的良药,暂时抚平了刚才的焦躁。

林珮珊小口吃着芋泥,看着陈峰在甜食面前终于卸下些许伪装,露出一点真实的放松。她轻声说:“这芋泥……让我想起潮汕的‘糕烧白果’,也是甜糯绵软,是‘惜福知俭’里的那点甜头。”

陈峰点头:“对啊!日子再难,总要留点‘甜’头给自己,才有盼头!”他看向李岸,“岸行兄,你说是不是?”

李岸没说话,只是默默吃着甜汤。窗外天色不知何时阴沉下来,海风带着湿气灌入小巷,卷起地上的落叶。远处传来隐隐的雷声。

“要变天了。”林珮珊看着窗外。

“嗯,”陈峰也望向阴沉的天际,脸上的轻松又淡去了几分,喃喃道,“台风季又要来了……希望这次,‘船’能扛得住。”他话里有话,目光不由自主地飘向自家老店的方向。

李岸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巷子那头,“阿峰古早味”那盏昏黄的老式灯泡在渐起的风中轻轻摇晃,灯下,陈峰爷爷佝偻的背影在斑驳的红砖墙上投下长长的、孤独的影子。那影子随着摇晃的灯光微微晃动,仿佛随时会被更猛烈的风雨吞噬。

他收回目光,指尖在手机屏幕上无意识地敲击着,屏幕上显示着他刚刚搜索的关于厦门老城区保护和非遗餐饮政策的页面。甜汤的暖意还在胃里,但心头那沉甸甸的忧虑,却如同窗外压城的乌云,越来越重。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