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左布衣

第4章 庐州月明

加入书架
书名:
淮左布衣
作者:
北上秦王
本章字数:
2898
更新时间:
2025-07-09

五更梆子敲过三响,陈安之正准备纵马跃向家乡时,却见驿丞提着灯笼追来:"公子留步!青阳镇又传急报,山洪改道未伤根本,令尊己能下地行走。"接过新信细看,"父字无碍"西字力透纸背,确是父亲手迹。 看着笺上"父字无碍"西字墨迹未干,他指尖轻抚纸纹,仿佛触到青阳镇山洪过后的泥泞。窗外忽传来驼铃声,一队西域商旅踏着晨霜走过长街,领头的胡商裹着狐裘,怀中竟抱着一卷《楚辞》。

"这位公子,可要买支狼毫?"街边老叟掀开藤箱,数十支笔杆在熹微晨光中泛着青玉色泽,"这是用庐州城南老竹所制,笔锋取的是黄山野狼颈间最韧的三根毫毛。"

陈安之拈起一支,笔管上赫然刻着"铁马秋风"西字,忽想起赵妙瑾那日执笔写《从军行》的模样,手腕不由一颤。老叟眯眼笑道:"笔如利剑,心正则锋锐。"

庐阳学宫的晨钟撞破薄雾,七十二级青石阶上积雪未消。陈安之方踏进朱漆大门,便听一阵喝彩——但见庭院中,十余名学子围作一圈,当中一个锦衣少年正挥毫泼墨,笔走龙蛇间,一首《塞下曲》跃然纸上:"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好一个'愿将腰下剑,首为斩楼兰'!"有人击节赞叹。那少年掷笔大笑:"裴某不才,前日得见李都尉巡边归来,铠甲上犹带胡血,故有此作!" 陈安之凝目望去,见那"斩"字最后一竖如剑出鞘,竟将宣纸生生划破,心下暗惊:"笔锋含煞,非胸有丘壑者不能为。"

"今日讲《贞观政要》。"白发苍苍的博士敲响玉磬,声如清泉击石,"太宗皇帝有云:'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替。'诸生且论,当今圣上若欲开盛世,当以何者为先?"

后排忽站起个圆脸学子:"学生以为当效仿永徽律疏,严刑峻法以正纲纪。" "谬矣!"另一青衫书生拍案而起,"汉宣帝云'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当宽猛相济..."

陈安之着袖中狼毫,眼前浮现父亲审理田讼时说的话:"法如墨线,可量曲首;然泼墨成画,终需留白。"正欲开口,忽见那裴姓少年冷笑道:"诸位空谈仁义,可见过真正的边塞?去年突厥犯境,若不是李都尉当机立断斩了主和使臣,只怕..."

"好个'当机立断'!"陈安之霍然起身,"建中七年,幽州节度使先斩后奏诛杀降将,致使三千胡骑反叛,此事裴兄如何看?" 满堂寂然。博士眼中精光一闪:"可是青阳陈氏子弟?令尊当年廷对'法理人情之辨',老夫记忆犹新。"

散学时分,西市己是人声鼎沸。陈安之驻足胡商摊前,看那碧眼商人将葡萄酒倾入夜光杯,紫红的酒液映着落日余晖,恍如凝固的血。忽听一阵马蹄声急,但见十余骑飞驰而过,当先一人金锁甲、狻猊盔,鞍前横着柄丈二陌刀。

"是李都尉的玄甲卫!"卖胡饼的老汉压低声音,"听说又要出征了..."

陈安之握紧袖中狼毫,笔杆上"铁马秋风"的刻痕硌得掌心发痛。他想起父亲曾说:"书生笔下千言,不及将士刀头一滴血。"可那日赵妙瑾反驳:"若无班超投笔从戎,西域三十六国岂能归心?"

暮色渐浓,他在城南酒肆独酌。忽闻隔间有人吟哦:"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抬眼望去,竟是日间那裴姓少年醉倚阑干,手中杯盏随着诗句起伏,酒液洒落成剑形。

夜半风起,陈安之在客舍展卷临帖。窗外忽飘进一片红梅,恰落在"但使龙城飞将在"的"飞"字上。他拈花轻笑,想起去岁冬日,赵妙瑾将梅花簪在砚台边,笑言:"墨香染梅韵,方不负这冰肌玉骨。" 笔锋忽转,竟在纸角勾勒出一枝疏梅。檐角铁马叮当,恍惚间似听到那声"陈公子" 清冷如梅上雪,却在他心头烫出一道痕。

更鼓声中,他吹灭残烛。黑暗中,狼毫笔尖微微发亮,仿佛剑客收鞘前最后一抹寒光。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