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风云:暗战情殇与正义之光

第22章 新的征程

加入书架
书名:
官场风云:暗战情殇与正义之光
作者:
二两女儿红
本章字数:
4592
更新时间:
2025-06-20

2014年盛夏,蝉鸣在市政府顶楼的露台织成密网。我捏着“民生基建提升工程”的任命书,指尖划过烫金的“项目负责人”字样——纸张边缘还带着印刷厂的温热,像极了三年前老王塞给我的那份沾着雪水的举报信。露台栏杆外,新修的“槐安路”延伸向远方,行道树的浓荫里,有老人推着婴儿车缓缓走过,车铃响得细碎。

早会现场,投影仪在幕布上投出城市规划图,老城片区的旧楼标着醒目的红色改造区。“这个项目覆盖87个老旧小区,涉及3.2万居民,”市长敲了敲桌面,目光扫过参会人员,“苏然同志在开发区案中展现的民生视角,正是我们需要的——基建不是盖高楼,是给老百姓铺‘脚下的路’,暖‘心里的光’。”笔记本上,老王的旧钢笔在纸页间沙沙作响,我记下“管网改造优先”“保留老树群落”几个重点——去年调研时,有居民拽着我的袖子说:“苏科长,楼下的老槐树比我岁数都大,改造时给它留个窝儿吧。”

散会后,规划局的小刘抱着资料跟上来,马尾辫上别着枚槐树叶发卡:“苏组,这是清水县报送的‘古槐保护方案’——老乡们说,当年您种的‘新生’树己经能遮阴了,想把它划进社区公园的核心区。”资料册里掉出张照片,陈宇拍的:老槐树下,几个孩子正围着“新生”树苗量树围,树干上钉着的木牌写着“2011年春 苏然 林悦 植”。

傍晚的斜阳把老旧小区的砖墙染成暖橘,我蹲在3号楼前,听张大爷絮絮说着下水管道的问题。“去年下暴雨,家里地板泡得起鼓,”他往地上磕了磕烟袋,指着墙角的老槐树,“您看这树,根须把管道挤裂了——可孩子们又爱在树下跳皮筋,砍了怪可惜。”蹲下身摸了摸树干,粗糙的纹路里嵌着枚生锈的钉子,像块永远长不大的疤。身后传来高跟鞋的声响,林悦抱着测绘仪走来,警服换成了浅蓝衬衫,领口的银项链晃了晃:“市局联合社区做了安全评估,这棵树的根系可以引导加固,管道换成耐挤压的新材料——刚才遇见陈宇,他说要拍‘老槐树与新小区’的纪录片。”

深夜在临时办公室核图纸,窗外的老槐树影晃进窗台。林悦把温好的牛奶推过来,指尖划过我腕间的银戒:“今天去幼儿园调研,听见小朋友说‘苏叔叔种的树会开花’——他们把民生步道的槐花夹在课本里,说要送给新来的基建队。”她忽然指着图纸上的社区活动中心,“这里留个‘槐树角’吧,放些老乡们编的槐花筐,让老人孩子有个歇脚的地儿。”

项目启动前一周,财务科突然送来预警:预算里的“古树保护专项”被削减了40%。“财政压力大,得优先保主体工程。”分管领导敲着报表,笔尖在“非必要支出”上画了个圈。我翻开手机里存的照片:清水县的老槐树下,老王的墓碑被槐花覆盖;去年改造的民生步道旁,新栽的槐树苗挂着“认养牌”。“这些树不是‘支出’,是老百姓心里的‘根’,”我把居民手写的请愿书推过去,纸页间夹着片干枯的槐花瓣,“砍了树,就砍了他们对‘旧改’的盼头——预算可以调,但‘保树’的钱,一分不能少。”

周末召开居民听证会,陈宇举着相机蹲在角落,镜头对准发言的李奶奶:“我老伴走那年,就是在槐树下跟我说‘等小区翻新了,咱们去步道散步’——树在,他的话就像还在耳边。”投影仪适时切出古树测绘图,小刘站在幕布前讲解:“我们设计了‘根系生态槽’,既能保护树,又能解决管道问题,成本比原方案只增加5%……”

立秋那天,“民生基建提升工程”奠基仪式在清水县老槐树下举行。铁锹铲进泥土时,铲头碰到块硬物——是当年藏证据的铁盒碎片,铁锈混着槐树根须,在阳光下泛着暗红。老乡们自发围过来,张大爷往奠基石旁摆了盆槐花,盆底贴着红纸条:“给苏科长的新工程,借老槐树的根,扎个稳当底。”

林悦穿着便装站在人群里,腕间的红绳上新串了颗槐木珠子,冲我晃了晃:“陈宇拍了奠基仪式的延时摄影,最后一个镜头是老槐树的年轮——和你办公桌上的镇纸纹路一模一样。”她忽然指着远处的施工队,安全帽上别着小小的槐花瓣贴纸,“小刘说,这是工人们自己贴的,说‘跟着护树的官儿干,心里踏实’。”

暮色漫上来时,我坐在老槐树下,摸出笔记本写下项目日志:“老王,今天的奠基礼,您当年护的树成了‘吉祥物’。现在才懂,所谓‘新征程’,从来不是盖新楼、铺新路,是让老百姓看见,当年在雪地里攥着槐花的人,如今带着更多人,把根扎进更宽的土地——就像这棵树,哪怕历经风雨,年年春天,总有人记得给它掸掸身上的雪,浇浇心里的水。”

风掀起纸页,露出夹在中间的槐花书签——秘书长的日记里掉出的那片,边缘的褶皱己经被磨得柔软。远处,施工灯次第亮起,在老槐树的枝桠间织出张暖黄的网,像极了清水县老乡家的窗灯,又像老王临终前攥着的、那朵永不凋谢的槐花。

此刻,口袋里的银戒贴着掌心发烫,混着泥土的潮味和槐花香。我知道,新的征程从来不是一个人的跋涉,是无数个“老王”的目光,是老百姓指尖的温度,是每棵被守护的树、每条被踏稳的路,共同织成的、向光生长的未来——就像老槐树的年轮,一圈圈拓宽,却永远记得,第一粒种子埋下时,泥土里藏着的,关于“为民”的初心,从来不曾改变。

收笔记本时,一片新落的槐花瓣飘在“民生基建提升工程”的规划图上,恰好盖住了老城片区的位置——那里有老槐树,有旧小区,有无数个等待被照亮的角落。而我知道,接下来要走的路,就像护着每一片槐树叶那样,护好老百姓心里的每一份期待,让每个“新征程”的起点,都落在他们看得见、摸得着的“踏实”里。

夜色渐深,老槐树的影子在奠基碑上投下斑驳的纹,像幅会呼吸的画。远处,林悦和陈宇正陪着老乡们往施工区搬槐花盆栽,笑声混着晚风,飘得很远——这大概就是最好的启程:带着过往的星光,踩着脚下的土地,让每个新的脚印,都沾满槐花香,都向着老百姓的笑容,生长。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