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风云:暗战情殇与正义之光

第25章 调查资助者

加入书架
书名:
官场风云:暗战情殇与正义之光
作者:
二两女儿红
本章字数:
4294
更新时间:
2025-06-20

2015年春分,清水县老槐树的新叶在晨风中舒展,阳光穿过枝叶的缝隙,在“槐安路”的石砖上洒下斑驳光影。我捏着“光明集团”的工商资料,指尖划过注册资本栏的“5000万”——和那笔神秘资助的金额尾数一样,像个刻意埋下的暗号。资料扉页贴着张老照片:集团成立仪式上,时任市长握着一位戴眼镜男士的手,背景里的老槐树旁,挂着“清水县招商引资”的红幅——那是2018年,刚好是秘书长涉足土地案的年份。

光明集团总部的落地窗外,能看见正在施工的“古树记忆区”栈道,工人们正把槐花形地砖铺成漩涡状,像朵嵌在地上的花。会议室的胡桃木桌上摆着套青瓷茶具,茶盘边缘刻着年轮纹路——和老槐树洞里的铁皮盒花纹一模一样。“苏科长对这笔资助有疑虑,很正常,”集团董事长陈光明推过一杯槐花蜜茶,镜片后的眼睛眯成条缝,“三年前我在火场外围看见你,抱着证据冲出来时,衣服后襟还沾着火星——那样的狠劲,像极了我当年在清水县插队时,护着老乡麦垛不被暴雨冲垮的模样。”

茶杯在掌心发烫,蜜香混着茶香涌上来:“陈董当年在清水县?”“1985年,和老王一个生产队,”他忽然指着墙上的老照片,穿军装的年轻人蹲在老槐树下,旁边站着戴草帽的老王,“这棵树还是我们俩一起栽的,当时老王说‘树长大了,能给老百姓遮阴’——后来我进城经商,他留在县里当干部,再后来……”声音忽然低下去,“听说他走的时候,手里攥着片槐花瓣。”

陈光明推来一本泛黄的笔记本,内页夹着张1985年的工分表,我的手指忽然顿住——表尾的“记账人”栏,写着“苏建国”三个字。“这是你父亲的字迹吧?”他指着“苏建国”旁的备注,“‘陈光明帮张大娘背柴火,记工分2分’——当年你父亲是生产队会计,总说‘工分要记得清楚,老百姓心里才亮堂’。”

记忆忽然涌上来:小时候父亲总在台灯下记账,账本边缘总沾着槐花碎屑,他说“人活一世,得像老槐树,根扎得正,账算得明”。此刻笔记本上的墨迹在阳光下泛着淡蓝,和老王日记里的钢笔水,竟是同一种颜色。“那笔资助……”我忽然明白附言“槐香长存”的意味。“境外账户的钱,我知道来源,”陈光明忽然掏出张转账回执,“去年秘书长托人带话,说‘把脏钱洗回清水县的泥土里’——他知道我和老王的交情,也知道你是苏建国的儿子,所以让我以企业名义汇款,附言用了你们家的‘老暗号’。”

正午的阳光把老槐树的影子拉得很长,陈光明蹲在施工现场,指尖划过新铺的槐花地砖:“当年你父亲教我认槐树年轮,说‘一圈就是一年,人这一辈子,得活成树的样子,年年长新叶,岁岁守旧根’——后来我做生意,账本上每笔民生项目的投资,都会标个小槐花,就像给良心打个‘年轮印’。”

林悦抱着测绘仪走来,警服外套着件印着槐树叶的马甲,领口的银项链坠子晃了晃——那是用父亲当年的记账钢笔融铸的。“刚查了光明集团的公益项目,”她把平板电脑推过来,屏幕上是密密麻麻的“槐香基金”收支表,“近五年在清水县捐建的学校、水渠,都以老槐树命名——陈董,您当年插队时,是不是和老王约定过什么?”

陈光明忽然笑了,指着老槐树最高的枝桠:“1985年秋天,我们在树上刻过字——‘槐香不灭,民心不腐’。后来老王当干部,我经商,各自走了路,但每次看见槐树开花,就想起那句话。”他忽然从口袋里掏出枚铜钥匙,递给我,“这是光明集团‘民生项目’的备用密钥,以后涉及古树保护、社区基建的资金,你随时可以调用——密码是你父亲的生日,老王当年总说,‘好日子要从记住老百姓的苦日子开始’。”

收工的哨声响起时,陈光明把当年和老王的合影钉在老槐树上,旁边新挂了块木牌:“1985-2015 槐香之路,初心如昨”。“当年老王说,‘当官的和经商的,都得把根扎在老百姓的土里’,”他望着远处追着槐花跑的孩子,声音里带着笑意,“现在你护着老槐树修栈道,我跟着投钱铺地砖,算是替当年的约定,续上了香火——对了,陈宇的《根脉》纪录片,我想赞助个‘年轮特辑’,讲讲老百姓心里的‘树官’‘树商’。”

林悦忽然指着木牌上的“槐香不灭”西个字,和父亲账本上的“香”字写法一模一样——连最后一笔的勾,都带着向上的弧度。暮色漫上来时,老槐树的枝叶在风里沙沙作响,像在哼一首跨越西十年的歌,歌里有1985年的槐花蜜,有2013年的9烟火场,有此刻地砖上的年轮纹,还有无数个把根扎进泥土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让“槐香”在时光里,永远活着。

返程的车上,林悦把父亲的记账本递给我,内页夹着片新鲜的槐树叶,叶脉间用铅笔写着:“陈光明说,当年你父亲总把‘民心’二字,记在账本的第一页——就像老槐树把根,扎在泥土的最深处。”窗外的路灯次第亮起,照亮“槐安路”的路牌,牌面上的“安”字,刚好对着光明集团写字楼的方向——那里有本永远公开的“槐香账本”,有棵刻着时光的老槐树,还有无数个像陈光明、像老王、像父亲一样的人,让“初心”二字,在年轮里,在泥土里,在老百姓的笑容里,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此刻,口袋里的铜钥匙贴着掌心,混着槐树叶的清香。我知道,所谓调查资助者,从来不是揭开一个秘密,而是看见无数个“根脉”的交织——当官者的信仰,经商者的良知,老百姓的期待,都在老槐树的年轮里,酿成了同一种味道:是槐花香,是泥土味,是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不被时光吹散的,初心的味道。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